1881年德国首相俾斯麦提出工伤事故保险法案,由于意见存在严重分歧未获国会通过。1882年经过修订后的法案提交国会,再次遭到反对。俾斯麦为法案通过曾付出极大努力,德国皇帝甚至为此发表圣谕,但法案还是遭到到国会否决未能通过。这一事件体现了
A. 立宪政体能阻止国王专权
B. 国会处于国家权力中心
C. 首相和皇帝的权力遭到削弱
D. 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
(题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一项修正条文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修正条文的意义在于
A. 平民可直选法国的总统
B. 有利于确立巩固共和制
C. 消灭了法国的保守势力
D. 摒弃了封建的等级制度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未对国家政治体制作出明确规定,同时规定总统拥有享有巨大的权力却几乎不负任何责任的至尊地位。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A. 共和派力量强大
B. 共和派同君主派的妥协
C. 君主派力量衰弱
D. 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如果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不签署,参众两院可以再次进行表决,如果均达到2/3多数通过,法案即可生效。此规定
A. 保证了国会的绝对立法权
B. 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原则
C. 表明国家权力中心在国会
D. 防范了总统的专制独裁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关税”;南北战争后的宪法修正案中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这些规定
A. 保证了三权分立的运转
B. 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C. 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
D. 完善了分权制衡的体制
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英国下院出现了“党鞭”。这一职位的设置是为了加强政党内部沟通和纪律监督,以适应议会斗争。但凡重大问题,特别是两党分歧严重时,表决前各党“党鞭”都会通报党的立场,并要求本党议员按照党的指示投票。“党鞭”在英国的出现。
A. 加强了内阁的政治影响
B. 改变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C. 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D. 消除了两党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