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指出,从韩愈开始至北宋诸儒,针对世族消亡的事实和个人活动能力的膨胀,他们企图激发个人的伦理道德意识,希望实现内心深处的“自律”而不是国家和家族的“他律”,直至形成完备的程朱理学体系。从此,中国文化的发展走进了以具备“自律”能力的个人为主体的正常轨道。这揭示出程朱理学
A. 使士人摆脱了国家和家族的束缚
B. 实现了士人群体的高度道德自律
C. 为提高士人的社会地位创造了条件
D. 是唐宋时期社会发展演变的产物
宋仁宗曾说,天下之事若都由君主决定,有错误都很难更正。不如众人商议,亦宰相执行,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台谏可以指出,改正起来也容易。据此可推知
A. 君主专制下也有理性精神
B. 宰相掌握国家的最高行政权
C. 宋代政治上实行集体决策
D. 古代政治制度开始出现转型
据宋史记载,“朝廷政事,以民为本。与民亲者,莫如逐路监司及州长吏。祖宗以来,常重其选。故监司辞见皆得上殿,而州长吏人数猥多,不可人人延见。则择其州之要重繁剧,与夫沿边守御之地为长吏者,则许上殿。”对材料的本质理解正确的是
A. 宋朝加强对地方要员的控制
B. 强调选官采用等级授职
C. 防止官员失职危害民生
D. 彰显了皇帝的信任与恩宠
唐高祖明确规定“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太宗两次颁布敕令,禁止五品以上的高级官员出入市场;武宗亦强调:“受禄之家,食禄而已,不与人争业,然后利可均布,人可家足。”这表明唐代
A. 官员经商行为得到了有效控制
B. 重农抑商政策开始瓦解
C. 政府力图维护社会的商业秩序.
D. 注重维持社会的等级制度
宋以后散市制代替坊市制,工商业活动从特定区域的“市”区扩散到全城区,“市人”(指在比较固定的市场中谋生的人群)与一般城市居民混居,以“市”字命名的人群,也从“市区”活动者扩展到全城居民。到明代中叶“市民”逐渐成为城市居民的泛称。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 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C. 城市主体人群发生变化
D. 城市布局由封闭到开放
唐中期平定西突厥后,处在丝绸之路上的九个沙漠绿洲国家,即“昭武九姓”国,便宣誓臣服于大唐王朝。他们世代善于经商,将中亚的音乐、舞蹈、历法传人中原,把中国的丝绸、造纸技术传到西方。这主要反映了
A. 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
B. 大唐王朝政治清明而国力强盛
C. 商品经济的发展利于社会进步
D. 唐在西部地区建立了有效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