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14年,元朝决定实行科举考试,将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重要考试内容,还确立了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分卷考试,各取二十五人的制度。这一措施
A. 体现人才选拔地域公平
B. 加速元政权封建化进程
C. 终结蒙古贵族特权政治
D. 促进元朝文化学术繁荣
宋明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这些做法
A. 推动中外文明融合
B. 增加理学思辨色彩
C. 扩大儒道思想影响
D. 冲击传统道德观念
有学者指出,从韩愈开始至北宋诸儒,针对世族消亡的事实和个人活动能力的膨胀,他们企图激发个人的伦理道德意识,希望实现内心深处的“自律”而不是国家和家族的“他律”,直至形成完备的程朱理学体系。从此,中国文化的发展走进了以具备“自律”能力的个人为主体的正常轨道。这揭示出程朱理学
A. 使士人摆脱了国家和家族的束缚
B. 实现了士人群体的高度道德自律
C. 为提高士人的社会地位创造了条件
D. 是唐宋时期社会发展演变的产物
宋仁宗曾说,天下之事若都由君主决定,有错误都很难更正。不如众人商议,亦宰相执行,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台谏可以指出,改正起来也容易。据此可推知
A. 君主专制下也有理性精神
B. 宰相掌握国家的最高行政权
C. 宋代政治上实行集体决策
D. 古代政治制度开始出现转型
据宋史记载,“朝廷政事,以民为本。与民亲者,莫如逐路监司及州长吏。祖宗以来,常重其选。故监司辞见皆得上殿,而州长吏人数猥多,不可人人延见。则择其州之要重繁剧,与夫沿边守御之地为长吏者,则许上殿。”对材料的本质理解正确的是
A. 宋朝加强对地方要员的控制
B. 强调选官采用等级授职
C. 防止官员失职危害民生
D. 彰显了皇帝的信任与恩宠
唐高祖明确规定“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太宗两次颁布敕令,禁止五品以上的高级官员出入市场;武宗亦强调:“受禄之家,食禄而已,不与人争业,然后利可均布,人可家足。”这表明唐代
A. 官员经商行为得到了有效控制
B. 重农抑商政策开始瓦解
C. 政府力图维护社会的商业秩序.
D. 注重维持社会的等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