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表可知,中华民国初年社会生态整体特征表现为
政治 | 动荡裂变的时局 | 共和制度的渐进 |
经济 | 夹缝中长出幼苗 | 民族工业的春天 |
思想 | 迷离彷徨的选择 | 博大宽容的气象 |
习俗 | 抱残守缺的遗风 | 移风易俗的时尚 |
A. 锁国与开放
B. 坎坷与进步
C. 危亡与机遇
D. 保守与激进
武昌起义后,立宪派掌握了多数省的政权,促使湖北军政府参加南北和谈,推进了国内统一;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立宪派向革命派进攻,迫使革命党人接受和谈条件,推选袁世凯建立北京政府,中国实现暂时的稳定与统一。由此可知立宪派
A. 由资产阶级维新派转化而来
B. 意在建立民主以实现君主立宪
C. 推动了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
D. 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
有学者指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说,“表面上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文化结构的坚固和此时对西方认识的不足,可是更深一层地看,实际上是过去高度发展成熟的农业文明在自身活力尚未完全释放净尽时即被外国强行打断的惯性表现”。这揭示出
A. 中国缺乏独立的工业体系
B. 洋务运动着眼于瓦解农业文明
C. 西学成为中国发展的动力
D. 中国近代化道路存在内部阻力
1902年4月,梁启超在致康有为的信中说:“今日民族主义最发达之时代,非有此精神,决不能立国,……而所以唤起民族精神者,势不得不攻满洲。日本以讨幕为最适宜之主义,中国以讨满为最适宜之主义。”这说明
A. 梁启超转向革命立场
B. 日本仍是中国学习首选对象
C. 梁启超主张排满建国
D. 民族主义开始引领中国革命
魏源曾经建议清政府建立造船厂和火器厂,聘请外国人当指导,仿造西洋船舰火器,以及火轮机、火轮车、自来火等各种民用器具。他还建议在科举考试中增加水师科,对于能制造西洋船舰、水雷、奇器的人,授予科甲出身。当时有人批评他的建议过于“失体”,据此可知,这些建议
A. 具有离经叛道的色彩
B. 带来了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C. 主张制度层面的变革
D. 肯定了西方先进的文明体系
阅读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A. 农民阶级的反封建革命性渐趋衰弱
B. 思想文化的冲突影响太平天国运动
C. 传统官本位意识导致太平天国内部党争
D. 太平天国运动未脱离传统农民起义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