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925年开始,德因工业经济不断走向高涨。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925年开始,德因工业经济不断走向高涨。为继续推动经济发展,德国政府急切希望恢复与各国的通商关系。1928年,中德两国缔结了新的关税条约,德国主动开了“协定关”的特叔、中国向德国输出农、矿产品等,而德国输华产品主要有钢铁制品、机器及零件、军火产品、化学药品、科学仪器、车辆等。1934年后,中国开始用钨砂、锰砂等战略性原料和农产品换取德国的工业产品,尤其是军需品。它解决了因内战和巨大预算赤字导致的无法向国际货款的困境,不仅促进了中国的工业发展,也给中国军队的革新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对德国而言,条约签署后,中国向德国提供的原材料几乎满足了德国的全部需求,使德国几乎不用在国际原材料市场采购其他任何产品。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的阿登纳政府在配合美国对华贸易封锁政策的同时,采取了“有限度的对华贸易”政策。1952年,代表联邦德国一些工业和贸易公司的波思“俄斯塔格”公司的高层和中国进出口公司的代表在柏林签订了一项贸易协定:双方的贸易总额为1.5亿卢布,中国向联邦德国输出矿砂、非铁金属、大豆、皮革等,联邦德国向中国提供化学品、人造代用品、纸张、工作母机和其他机器以及纺织品、药品等。1956年,联邦德国政府经济部对外贸易司长菜因哈特致信德意志经济东方委员会中国组,表明了联邦政府不反对该委员会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达成的交换货物协定的态度。1957年,经济东方委员会主席阿梅龙率团来华,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签署了继1952年《柏林贸易协定》之后两国的第二份“非官方”贸易议定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928至1933年中国与德国经济合作的历史背景与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和新中国建立后与德国在经济贸易合作各方面的异同。

 

 

(1)背景:南京国民政府刚刚成立,需要得到国际上的支持;南京国民政府发展经济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镇压革命活动及维护统治的需要;中国受到日本侵华的威胁;德国面临一战后崛起与发展的重任。 特点:基于平等、互利基础上的经济合作;中国进口产品以工业尤其军事工业产品为主要内容;德国从中国进口主要为工业原材料。 (2)异: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为半殖民地,主权不能独立,对帝国主义国家具有一定依赖性;新中国成立后,政治上独立自主,与各国是平等的外交关系。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处于不利的国际形势下的必然选择;新中国与德国的合作出于友好交往、建设国家的需要。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面对日本法西斯侵略;新中国成立后,美苏冷战,展开争夺。 南京国民政府与德国合作的项目除工业外军事工业突出,新中国与德国的合作项目内容以利于经济发展及国家重工业建设的项目为主要内容。 同:均由政府积极组织引导;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应对不利的国际环境。 【解析】 (1)一问根据材料“为继续推动经济发展,德国政府急切希望恢复与各国的通商关系 …中德两国缔结了新的关税条约…解决了因内战和巨大预算赤字导致的无法向国际货款的困境…中国向德国提供的原材料几乎满足了德国的全部需求”结合所学从国民政府政治经济需要及德国发展进行概括;二问根据材料一从两国经济合作方式及内容进行回答。 (2)根据材料二“采取了‘有限度的对华贸易’政策…中国向联邦德国输出矿砂、非铁金属、大豆、皮革…1956年…表明了联邦政府不反对该委员会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达成的交换货物协定的态度…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签署了继1952年《柏林贸易协定》之后两国的第二份‘非官方’贸易议定书”结合所学从社会性质变化及实际需要、面临的国际形势、贸易项目进行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和新中国建立后与德国在经济贸易合作各方面的不同点;结合所学从引导主体、经济作用及解决面临局势问题的影响进行阐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美国学者法里德•扎卡里安认为,世界“正在跨越美国”而已进入了“后美国时代”。日本学者求田实则认为,“国际政治中的一种堪称‘无极时代’的‘大空白时期即将到来”。国内学者顾关福认为,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超多强”的态势。材料中学者对当今世界格局的看法

A. 取决于作者的研究方法

B. 受制于学者的阶级立场

C. 体现了较强的冷战思维

D. 基于一定史实和理论依据上得出

 

查看答案

20世纪推出了4个新的世界性大国或准大国:首先是欧陆的德国和俄国,其次是北美的美国和东亚的日本。对于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而言,除了俄国而外,这几个新兴大国可以说都是“暴发式”的,而以美国尤甚。上述现象的出现

A. 源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 推动国际关系朝民主化方向发展

C. 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D. 源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卢梭虽然大声疾呼“主权在民”,但他又认为,众多个人通过社会契约结合成一个集体之后,这个集体就有了自己的意志,即“公意”,“任何人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由此看来,卢梭宣扬的“公意”

A. 意在限制权力机关的立法权

B. 论证了公民资格和民主的关系

C. 可剥夺公民个人权利和自由

D. 强调公民有义务行使政治权利

 

查看答案

罗马法学家保罗在《论普拉蒂》中写道:“在对那些以全部财产承担责任的人作出判决时,不能夺去他们的全部财产,应当留下一部分让他们维持生活”这一表述鲜明地体现了古罗马法

A. 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

B. 建立了成熟完善的法律体系

C. 以希腊的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

D. 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查看答案

有文件确认“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它宣布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且规定了新中国的各项基本政策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该文件

A. 内容从法律效力上看不具有国家宪法的特征

B. 许多基本原则在1954年宪法中得到了确认

C. 总结了建国切期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经验

D. 规定了过渡时期社会各项建设的总任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