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序号 信息 ① 康熙皇帝以法国科学院为模型,在皇宫里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序号

信息

康熙皇帝以法国科学院为模型,在皇宫里建立了以画家、版画家、雕刻家、制造钟表的铁匠和匠及制造天文仅器的其他匠人为会员的科学院,为激励会员的上进心,展览了西洋的尤其是巴黎的美术品,作为学习的榜样。但对于西方的断知识康熙帝提出“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

洪秀全受基督教布道书《劝世良言》的影响,组织拜上帝教,并仿效《劝世良言》写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书。太平军所到之处,将儒家学馆全部硬毁,大平天国空布将一切孔孟诸子百家的妖书邪说全部焚毁,禁止私藏阅读,对古籍造成了大量破坏

团中云,最悉洋货,如洋灯、洋磁杯,见即怒不可,必毁而后快……”;义和团还杀害了很多无辜卷入的教徒和一些接受西方文化的知识分子

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劝学篇),其基本思想是说教有首先要传授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要放在率先的地位,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

钱玄同,新文化运动倡导人之一,他提出: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字;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的、野室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字”,“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须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字,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英国著名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认为,孔子学说并不局限于人文科学领域,在自然科学领域也有巨大成就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哲子辞典》中列举了孔子的七句格言,然后写道:“东方找到一位智者……他在公元前六百余年便教导人们如何幸福地生活。”

 

 

请从所给表格中选定三条或三条以上材料信息,确定一个主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对该主题进行闸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主题,阐述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语言流畅,)

 

示范一:主题:不同人士从不同立场出发对儒学所持态度不同。 太平天国运动中砸毁儒学馆,破坏古籍,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将领的斗争目标为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因此将儒学和古籍看成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民奴役的象征,将反对清朝反动统治与之结合。 张之洞推崇儒家的经典之学,将儒学为主体的中学作为基础,并提倡加强对西学的学习,主要因为他属于开明的地主阶级,应对民族危机提倡改革,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及思想文化,以维护清朝统治。 伏尔泰孔子与儒学进行推崇,是因为他作为启蒙运动的开明人士,反对欧洲天主教会的专制与黑暗。孔子以道德的说服力来影响社会而非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以考核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的科举制度为特征的中国的文官制度给下层人民晋升的机会,成了伏尔泰反对教会的依据。 示范二:主题:因政治需要,不同政治派别对待儒家思想态度不同。 论述:鸦片战争后,中国阶级矛盾激化。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为了宣传拜上帝教,动员农民阶级推翻清政府统治,猛烈抨击清政府统治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破坏。 甲午战后,维新变法思想逐渐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为了反对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以张之洞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再次强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中国纲常名教为主,强化封建君主专制,反对维新派“开议院”、“兴民权”的政治改革,这一主张具有明显的保守性、反动性。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民族危机严重,民主政治没有真正确立起来,袁世凯又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资产阶级激进派提倡新道德,反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旧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但是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过于偏激。有一定的局限性。 总之,不同阶级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取决于儒家思想能否帮助其实现政治主张;对待儒家思想需要有科学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示范三:主题:在中国不同时期的不同历史人物对待西学态度不同。 清朝康熙时期,国家走向强盛,政治稳定,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对西方先进技艺虽然有好奇和部分学习,但为维护封建统治,并未在国家层面全面学习西方文明。 19世纪末期,随着西方列强加紧侵华,中华民族面临被瓜分的危险,为挽救民族危亡,义和团抗击西方列强侵略,因此对西方文明表现出排斥的态。 面临民族危亡和统治危机,晚清的部分开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注重学习西方先进文明,但由于坚持传统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难以实现挽救民族危亡、国家富强的目的。 【解析】 根据表格材料②④⑤⑦以“不同人士从不同立场出发对儒学所持态度不同”进行立论,结合所学从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以及启蒙运动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及其目的进行分析阐述;根据表格材料②④⑤⑦以“政治需要志不同政治派别对待儒家思想态度的关系”进行立论,结合所学从太平天国运动、维新思想、洋务思想以及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及其影响解答即可。根据材料①③④可以“中国不同时期的不同历史人物对待西学态度不同”为主题结合所学从康熙帝时期、义和团运动时期以及洋务运动是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其原因进行分析阐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925年开始,德因工业经济不断走向高涨。为继续推动经济发展,德国政府急切希望恢复与各国的通商关系。1928年,中德两国缔结了新的关税条约,德国主动开了“协定关”的特叔、中国向德国输出农、矿产品等,而德国输华产品主要有钢铁制品、机器及零件、军火产品、化学药品、科学仪器、车辆等。1934年后,中国开始用钨砂、锰砂等战略性原料和农产品换取德国的工业产品,尤其是军需品。它解决了因内战和巨大预算赤字导致的无法向国际货款的困境,不仅促进了中国的工业发展,也给中国军队的革新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对德国而言,条约签署后,中国向德国提供的原材料几乎满足了德国的全部需求,使德国几乎不用在国际原材料市场采购其他任何产品。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的阿登纳政府在配合美国对华贸易封锁政策的同时,采取了“有限度的对华贸易”政策。1952年,代表联邦德国一些工业和贸易公司的波思“俄斯塔格”公司的高层和中国进出口公司的代表在柏林签订了一项贸易协定:双方的贸易总额为1.5亿卢布,中国向联邦德国输出矿砂、非铁金属、大豆、皮革等,联邦德国向中国提供化学品、人造代用品、纸张、工作母机和其他机器以及纺织品、药品等。1956年,联邦德国政府经济部对外贸易司长菜因哈特致信德意志经济东方委员会中国组,表明了联邦政府不反对该委员会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达成的交换货物协定的态度。1957年,经济东方委员会主席阿梅龙率团来华,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签署了继1952年《柏林贸易协定》之后两国的第二份“非官方”贸易议定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928至1933年中国与德国经济合作的历史背景与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和新中国建立后与德国在经济贸易合作各方面的异同。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法里德•扎卡里安认为,世界“正在跨越美国”而已进入了“后美国时代”。日本学者求田实则认为,“国际政治中的一种堪称‘无极时代’的‘大空白时期即将到来”。国内学者顾关福认为,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超多强”的态势。材料中学者对当今世界格局的看法

A. 取决于作者的研究方法

B. 受制于学者的阶级立场

C. 体现了较强的冷战思维

D. 基于一定史实和理论依据上得出

 

查看答案

20世纪推出了4个新的世界性大国或准大国:首先是欧陆的德国和俄国,其次是北美的美国和东亚的日本。对于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而言,除了俄国而外,这几个新兴大国可以说都是“暴发式”的,而以美国尤甚。上述现象的出现

A. 源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 推动国际关系朝民主化方向发展

C. 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D. 源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卢梭虽然大声疾呼“主权在民”,但他又认为,众多个人通过社会契约结合成一个集体之后,这个集体就有了自己的意志,即“公意”,“任何人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由此看来,卢梭宣扬的“公意”

A. 意在限制权力机关的立法权

B. 论证了公民资格和民主的关系

C. 可剥夺公民个人权利和自由

D. 强调公民有义务行使政治权利

 

查看答案

罗马法学家保罗在《论普拉蒂》中写道:“在对那些以全部财产承担责任的人作出判决时,不能夺去他们的全部财产,应当留下一部分让他们维持生活”这一表述鲜明地体现了古罗马法

A. 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

B. 建立了成熟完善的法律体系

C. 以希腊的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

D. 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