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 春节联欢晚会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更是不同历史时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  春节联欢晚会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更是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发展的折射。2019年春晚共设三个分会场:井冈山、长春、深圳。

请以这三个分会场为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示例:江西井冈山——回首来时路,昂首新时代 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认真分析了中国的国情,做出了走向井冈山的决定,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是激励中华民族昂首新时代的力量。 (长春分会场,可以一五计划的成就和意义阐述,深圳可以改革开放的史实和意义进行阐述。) 【解析】 阅读材料,明确题目要求:以这三个分会场为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可以井冈山分会场为题,或长春、深圳,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井冈山、长春、深圳在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的伟大意义即可。井冈山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进行阐述;长春可以一五计划的成就以及意义分析;深圳可以改革开放的史实和意义分析阐述。注意论题明确,史实准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清时期中国棉纺织技术领先,“南京布”一度畅销海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京布”得名于明清时期来华经商的西方人,产地是以松江为中心的广大江南地区。南京布曾是中国重要的外销货物,在大宗出口商品中输出量居于前列。南京布的热销适逢古代丝绸之路的衰落,两者之间大致承接,堪称丝绸之路的续篇。只是材质从丝绸变为棉花,消费者从达官贵人改易为普通民众。1819年是南京布出口的高点,也是由盛转衰的拐点。南京布的衰退,原因之一在于中国传统棉纺织业的抱残守旧、缺乏进取,业者墨守成法,不知改良。

——摘编自郭卫东《丝绸之路续篇:“南京布”的外销》

材料二  早在明代之前,棉纺织生产就已经发展成为经济领域中最大的产业之一,供养着数以百万计的耕种者、纺织匠和织布匠。棉是纳税的媒介,是比丝绸、苎麻和其他纺织纤维更常见的织物。在18世纪末工业革命之前,印度和中国就曾经是主要的经济区域,它们的棉纺织品生产技术远超欧洲各地。然而,在1750年之后,欧洲的经济发生了巨变:它进入了工业化进程,纺织行业率先进入了机械化。到19世纪初,印度、中国和奥斯曼帝国,从全球的生产国转变为欧洲棉纺织品的购买国,而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当中,它们也一直未能摆脱这种地位。

——摘编自乔吉奥·列略《棉的全球史》

(1)据材料一、二,概括“南京布”畅销海外的原因及其影响。

(2)据材料一、二,指出中西方经济地位的转换。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苏东坡曾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吏部在选拔、任命官员时向中正官征询被选任者的家世、行状(道德)品级,“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成为当时官僚选拔的普遍现象。隋唐实行科举制,《通典选举》载:“隋代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唐代科举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明经、进士两科是常科的主要科目,分别考时务策与经义、时务策与诗赋,贵族与平民皆可报考。

——据《中国古代选举制度》

材料二  孙中山借鉴西方近代文官考试经验,吸取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合理内核,创立了“五权分立”、考试任官的政治学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一个月内即制定了《文官考试委员官职令草案》《文官考试令草案》。袁世凯任大总统时期,相继颁布《文官任职令》《文官保障法草案》和《文官惩戒条例》,初步形成了一套文官制度。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考试院,着手推行公务员制度。1933年3月,公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近代公务员制度初步确定。但是国民政府一面采用公务员制度,另一面限制非国民党员进入政府;一些地方实力派也把公务员制度视为中央政府对地方进行人事渗透、瓦解其统治基础的阴谋,坚决阻挠公务员法的制定和推行。总的来看,公务员制度在抗战之前推行效果相对较好,而到了抗战时期及至解放战争时期则步履维艰,流于形式,甚至是连形式都没有。

——据杨学为《中国考试制度通史》、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1)根据材料一,与魏晋时期相比,隋唐时期的选举制度有哪些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选官制度变革的特点,并指出南京国民政府近代文官制度实践效果的原因。

 

 

查看答案

德国学者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1918年)中,提出西方文明必然走向没落和灭亡;英国学者汤因比在《历史研究》(1934-1961年)中,指出西方文明仍有一线希望,可以避免解体的命运;美国学者福山在《历史的终结》(1992年)中,认为人类历史以西方文明在全世界的胜利而“终结”。上述对西方文明的看法

A. 揭示了西方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

B. 源于学者对西方社会的悲观情绪

C. 突破了以西方为中心的史学范式

D. 一定程度反映了国际形势的变动

 

查看答案

“揭穿上帝赋予地球特殊地位”、“摧毁上帝创造世界的谬论,是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标志”。此科学成就是

A. 哥白尼日心说

B. 牛顿经典力学

C. 达尔文进化论

D. 血液循环理论

 

查看答案

1971年,美国对外短期债务的增长已使黄金储备不足以抵偿债务的1/4,美元汇价暴跌。1973年初美元再度贬值10%,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1979年3月欧洲货币体系正式建立。20世纪70年代日本垄断银行在国际领域广泛活动。这说明

A. 美国失去了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

B. 国际货币体系逐渐走向了多元化

C. 区域经济合作日益占据主导地位

D.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走向瓦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