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这说明该制度
A. 地方缺乏自主,不利地方政事推进
B. 是中央派出机构,非地方行政机构
C. 所辖地区广阔,并且拥有较大权力
D.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后世沿用
《春秋》载,公元前651年,因周王力不能及,齐桓公乃召集诸侯盟誓:不得修筑有碍邻国的水利,不在天灾时阻碍谷米流通;《孟子》中提到治水的有11次,其中有一段直接指责当时人以洪水冲刷邻国的不道德行为。这些史实反映了
A. 王权衰微分封制被破坏
B. 建立统一国家的必要性
C. 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性
D. 儒家学者高度关注民生
中国古代推行嫡长子继承制,但从西周到明代,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最高统治者所占的比例很小,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其他皇子参与到皇位继承的争夺中来
B. 嫡长子缺乏竞争,才干不足
C. 专制皇权的独断性与排他性
D. 嫡长子继承制不公平公正,不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威尔逊离开华盛顿时,他在全世界享有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威望和道德影响,他那勇敢而有分寸的讲话,在欧洲人民听起来,远远超过他们自己政治家的声音……幻灭是如此彻底,以致那些最抱有希望的人几乎不敢谈了。他们问那些从巴黎回来的人,这会是真的吗?和约真的像看起来那么坏吗?总统碰到什么事情了?是什么弱点和不幸,造成这样一件令人惊奇的,意料不到的出卖呢?
——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
材料二 处于外交生涯顶峰的威尔逊,乐于得到这个缔造战后世界和平的机会……威尔逊要求公正和平的口号,同样得到了无数外国人的支持。于是总统带着和平使者的美名前往。……这变成了一出个人的悲剧;威尔逊精心缝制的神圣的和平外衣,被欧洲那些固执的领导人,持批评态度的参议员们和他自己的一些心怀不满的顾问们从他的身上剥下来。
——《美国外交政策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判断威尔逊为什么要离开华盛顿。为什么当时他享有无与伦比的威望?
(2)“威尔逊精心缝制的神圣的和平外衣”指的是什么?欧洲那些固执的领导人指的是谁?
(3)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判断“幻灭是如此彻底”的含义。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治维新时,日本人办教育,抓近代教育改革,很有些特色。首先就是抓得快、抓得早、气魄大,教育走在各项改革的前头……尽管明治维新时政府财源拮据,教育事业的经费却是最多。文部省经费在政府各省(部)中为最高。
材料二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人办技术教育,目的很明确……使国民掌握近代科学技术,以便在实业、技术、生产和贸易上同地球上的各国展开竞争,这是“同国家富强、国家命运攸关的事情”。
材料三 自从明治维新的近代教育改革以来,在日本近代教育制度确立的过程中,产生了军国主义教育这一世界近现代教育史上罕见的痈疽。日本军国主义教育产生于明治维新这一资产阶级改革运动的不彻底性,尤其是明治维新后建立的近代天皇制政权的反动性。
——以上材料均引自万峰《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教育》
材料四 1898年,日本学龄儿童就学率达97%,为当时世界最高水平。“日本之所以立于今日世界,由免亡而跻于列强者,惟有教育故。……要知教育之意,乃是为本国培育国民。……无国民安得有人才?无国民且不成社会。”
——《癸卯游行记·归潜记》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明治政府在这一问题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2)依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评价日本的教育改革。
(3)结合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谈谈你对材料四中观点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年“五四事件”前《大阪朝日新闻》关于山东问题的主要报道
材料二 日本报纸关于“五四事件”的报道主题
——王润泽《政治、外交与媒体:1919年日本报纸关于五四运动的报道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大阪朝日新闻》关注报道山东问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处“报道关键词”评述日本报纸关于“五四事件”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