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年8月中苏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主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年8月中苏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主要内容如下:1.两方约定不得单独或联合其他一国或多数国家,对于彼此为任何侵略。2.倘两缔约国一方,受一个或数个第三国侵略时,彼缔约国约定在冲突全部期间内,对于该第三国,不得直接或间接予以任何协助,并不得为任何行动,或签订任何协定,致该侵略国得以施行不利于受侵略之缔约国。

——梁琪《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材料二  1950年2月中苏签订《中苏同盟互助条约》,主要内容如下:1.军事方面,“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并不参加反对对方的任何集团及任何行动或者措施。”2.政治方面,“双方根据巩固和平和普遍安全的利益,对有关中苏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国际问题,均将进行彼此协商”。3.经济文化方面,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守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和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潘正祥《从同盟到对抗—20世纪50、60年代的中苏关系》

材料三  2001年7月,中俄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为期20年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规定缔约双方将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准则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长期全面地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和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两国和两国人民“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

——马辉《中苏、中俄关系对国家关系的启示作用》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从国际形势以及中苏双方分析1937年中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以中国角度,从国际环境、经济发展、外交政策、意识形态(社会制度)方面,说明促成中国与苏联结成同盟的因素与目的。

(3)综合三则材料,简述影响国家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1)原因:20世纪30年代,世界法西斯主义的猖獗。日本全面侵华已经开始,中国与日本实力悬殊,因而需要苏联的支持,以利于对抗日本法西斯势力。苏联为免于陷入与德国、日本两线作战的窘境;为以保卫苏联本土为主;同时为了利用中国拖住日本。 (2)国际环境:美苏冷战,形成美苏两级对峙格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经济发展:新中国初期百废待兴,需要苏联帮助恢复,发展经济。 外交政策:贯彻“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意识形态:中苏两国都是社会主义国家。 目的:维护国家独立,巩固新政权,发展社会经济。 (3)国际形势(时代特征)的变化、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国家综合实力的地位、社会制度、外交政策的影响等 【解析】 (1)据材料时间1937年8月,可知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主义非常猖獗。而且日本全面侵华已经开始,中日实力对比悬殊,日军对华疯狂进攻,我军被动防守,因而需要苏联的支持,以对抗日本法西斯势力”。 面对世界法西斯的进攻,美英等西方国家推行绥靖政策,祸水东引。苏联为避免陷入与德国、日本两线作战的窘境;为了利用中国拖住日本,以保卫苏联本土为主。 (2)据材料时间1950年2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刚刚成立,国际环境:处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并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敌视中国,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就与了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经济发展:新中国成立时,国民政府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需要苏联帮助恢复,发展经济。外交政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敌视中国,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意识形态:中苏两国都是社会主义国家。目的:获取苏联援助,发展社会经济,维护国家独立,巩固新政权。 (3)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国家利益”。同时,不仅与国际环境有关,还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外交政策的影响;国家的综合实力等多种因素制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西方近现代文化史上,英国某文学家从写印度的故事和关于英国的诗歌转而写作儿童文学,后来又转向描写野生动物、社会讽刺和关于船舶机器以及想象的越洋空中旅行的故事。时人评价这一文学现象说:只有艺术家才能使成人读者对关于动物行为和机器的书读得津津有味。这一评价反映了当时

A.西方社会精神信仰面临危机

B.进化论促进了人类思想解放

C.社会大众对工业文明的赞美

D.现实主义文学引发社会共鸣

 

查看答案

“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    

A.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思想准备

B.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C.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促使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

 

查看答案

(题文)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李贽则认为“盖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据此可知

A. 王阳明挑战孔子的权威

B. 李贽反对孔子的思想

C. 两者都是对现实政治的叛逆

D. 两者的主张具有共性

 

查看答案

在中国近代,五四时代的思想是非常活跃的。“五四时期对人格的尊严,对人的自由,对学术的独立探讨精神,这些价值正是当前我们开发社会资本,培养文化能力,发展有创见性的理论思维、道德理性和精神价值的必要条件”。五四时期,思想多元化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B. 各种政治力量寻找中国未来发展道路

C. 帝国主义对华文化侵略的放松

D. 当时的政府推行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

 

查看答案

朱熹指出: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炒沙而欲成其饭也。他强调格物致知以

A. 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 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 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 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