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1576-1620年由菲律宾运到中国某物品的估价统计表,该物品可能是
(注:比索是一种西班牙货币单位)
时间 | 1576年 | 1586年 | 1596年 | 1620年 |
价值 | 30万比索 | 50万比索 | 100万比索 | 200万比索 |
A. 玉米
B. 茶叶
C. 鸦片
D. 白银
在中国历史上,东汉、唐、明三个王朝外戚、宦官专权尤甚,导致许多皇帝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反映了
A. 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B. 君权至上的后果
C. 君主专制严重破坏
D. 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百官父母之丧称丁忧。洪武八年(1375年)诏百官闻父母丧,不待报即可奔丧,并解职守制三年;匿不举哀或不离职者,过期则发配为民,守制期满再起用时还要进行考核。丁忧时如工作需要,皇帝可以“夺情”令其继续任职。这些规定
A. 体现了皇权与宗法制的结合
B. 使儒家孝道文化得到了发扬
C. 体现了政治与伦理相结合
D. 说明官员升迁依据的是孝道
下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法律条文,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法律条文 | 出处 |
“子告父母,妇告威公(公婆),奴婢告主”则“勿听而弃告者市” | 汉《仁年律令告律》 |
告祖父母、父母者,绞 | 《唐律疏议斗论律》 |
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 | 《大明律》 |
亲属相为容隐 | 《大清律例刑律诉讼》 |
A. 血缘关系不断强化
B. 宗法制度逐步淡化
C. 等级秩序日益固化
D. 法律的儒学色彩加强
材料 1901年冬,清政府派罗振玉赴日本考察学务。罗振玉在日本参观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各级各类学校,搜集了有关日本学校教育制度的各种章程和统计数字。清末还出现了不少翻译日本学制的刊物和书籍。1901年在上海诞生的《教育世界》,是我国近代刊行最早的专业教育杂志,其内容主要是翻译介绍外国教育制度、教育理论和报道国内有关教育改革、新学制的建立等。由于大量日本学制资料在中国涌现,逐渐在教育界形成了一种效法日本、改革教育、建立新学制的社会舆论。早在1898年,康有为在《请开学校折》中就向清廷建议:“请远法德国、近采日本,以定学制,乞下明诏,遍令省府县乡兴学,乡立小学,令民七岁以上皆入学,县立中学,其省府能立专门高等大学,各量其力,皆立图书仪器馆。”
到了1902年,以模仿日本为主的新学制系统逐渐形成。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其中的“癸卯学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政府颁布并施行的全国统一的学制。“癸卯学制”在立学宗旨中规定:“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
——摘编自郭三娟《述评清末民初新学制对日本学制的模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学制模仿日本学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清末的学制改革。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统一全国后,在南北之间建设一条运输通道成为迫切任务。隋炀帝征调300万民工,用6年的时间凿通了2500公里的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运河沿岸经济繁荣,扬州、淮安成为大都市。唐代大运河连通了海上丝绸之路,不断接纳着日本、波斯、天竺等国的商船。19世纪中期大运河开始衰落,尤其是19世纪90年代,西方列强掀起掠夺中国铁路修筑权的高潮,随着铁路的兴起和区域交通结构的改变,原有的货物流向和流量发生改变,使大运河沿岸的扬州、淮阴、嘉定等逐渐衰落。
——据陈国庆主编《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等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法国加紧在埃及扩张势力,与埃及签订条约,开凿苏伊士运河。条约规定埃及无偿提供劳动力,运河通航后出租99年,每年可收取运河收益的15%。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后,英国等西方国家迫不及待地要把它置于自己的直接控制之下。它把红海和地中海、印度洋和大西洋联结起来,大大缩短了从印度洋、太平洋西岸到西欧、北欧的距离,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运河之一。
——摘编自赵军秀《评英法改造苏伊士运河的矛盾》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大运河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中国大运河和苏伊士运河的发展状态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