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两次调整。这两次调整的共同原因是
A. 为了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B.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需要
C.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D. 把农村经济纳入计划经济轨道
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清朝于1884年在新疆设行省。此举加强了国家统一,巩固了边防,发展了当地经济,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联系。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 历史叙述和史料实证
B. 历史解释和历史观点
C. 历史叙述与历史解释
D. 历史结论与历史解释
1927年11月宋庆龄、邓演达发表《对中国及世界革命民众宣言》称“农民必能于最近与城市之革命势力重新联合”,“(将来)政权主要的掌握在工农为中心的平民群众手上,其经济建设必超越资本主义之毒害向社会主义前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部分国民党人继续发扬了三民主义
B. 对中国国情认识不清
C. 新三民主义是民主革命时期的指导思想
D. 认识到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的重要性
历史研究者通常把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描述为春、夏、秋、冬(如下图),这说明了
A.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曲折
B. 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没有前途
C. 民族资本主义受三座大山的压迫
D. 民族资本主义在斗争中求生存
下表是1576-1620年由菲律宾运到中国某物品的估价统计表,该物品可能是
(注:比索是一种西班牙货币单位)
时间 | 1576年 | 1586年 | 1596年 | 1620年 |
价值 | 30万比索 | 50万比索 | 100万比索 | 200万比索 |
A. 玉米
B. 茶叶
C. 鸦片
D. 白银
在中国历史上,东汉、唐、明三个王朝外戚、宦官专权尤甚,导致许多皇帝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反映了
A. 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B. 君权至上的后果
C. 君主专制严重破坏
D. 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成为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