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探索近代化的道路上,我国走过,艰难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很多人...

在探索近代化的道路上,我国走过,艰难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很多人认为,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我则认为,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文明的转型,在明中后期就已经开始。

——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二  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中国的近代企业呈现出沿着纺织、缫丝、面粉为中心的民间轻工业,军需工业、船舶修造、机械工业等政府主导的重工业两个方向皇展,与此同时,在上海和东北等地设立的外国企业,在向中国引进技术方面来说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和具有特殊的意义。

——朱荫贵(《日本学术界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两个新动向》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四  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与维新的人,都不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

——胡适《(科学与人生观)序》(1923年)

回答:

(1)材料一中“很多人认为,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其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作者裴钰为什么认为中国的近代文明是从明朝中后期开始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及成因。

(3)材料三中“科学”的含义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分析阻碍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中所说的“这三十年来”的中国历史,谈谈科学在中国社会进步中的主要作用。

 

(1)依据:鸦片战争中国的闭关锁国的门户被打开,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剑破坏,中国由独立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战争惊醒了部分中国人,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关注时局,探求新知,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并成为思想解放的潮流。(4分) 原因:明朝中后期我国手工业以及商晶经济发展,江南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分) (2)特点:主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民间资本以轻:r:业为主,政府投资侧重于重于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3分)[来K] 成因:工业革命后东两方差距拉人;受列强侵略的影响;民间资本不足。(2分,同答其中两点即可) (3)含义: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1分) 因素: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1分) (4)利用西方先进科技,发展近代工业,促进中国经济发展;(2分)利用西方的科学思想, 宣传各自的主张(或维新派宣传君主立宪;革命派宣传民主共和;激进派高举民主和科学 大旗)掀起了一系列政治思想运动(或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的社会进步。(2分) 【解析】 (1) 依据:结合鸦片战争的影响从政治、社会性质、思想、对外等方面进行说明,原因:结合明朝经济的相关知识可知,原因是明朝中后期我国手工业以及商品经济发展,江南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 特点:依据材料二“中国的近代企业呈现出沿着纺织、缫丝、面粉为中心的民间轻工业,”、“在上海和东北等地设立的外国企业,在向中国引进技术方面来说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和具有特殊的意义。”的描述,结合所学可知,特点有主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民间资本以轻工业为主,政府投资侧重于重于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成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成因有工业革命后对东西方的影响差距拉大;以及受列强侵略的影响和民间资本不足加以综合分析即可。 (3) 含义:依据材料三的描述可知,科学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因素:依据材料三“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可知,因素是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 (4) 作用:结合所学可知,科学的作用有利用西方先进科技,发展近代工业,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利用西方的科学思想,宣传各自的主张(或维新派宣传君主立宪;革命派宣传民主共和;激进派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掀起了一系列政治思想运动(或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的社会进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同题。

材料一  “中国一部历史,是乡愿与大盗结合的记录。大盗不结合乡愿,做不成皇帝;乡愿不结合大盗,做不成圣人。所以我说,真皇帝是大盗的代表,圣人是乡愿的代表。到了现在,那些皇帝与圣人的灵魂,捣复辟尊孔的鬼,自不用提,就是这些跋扈的武人,无聊的政客,哪个不是大盗与乡愿的化身呢!”

——李大钊《政论家和政治家》

材料二  扔弃传统(以儒学为代表的旧文化旧道德)打碎偶像(孔子)全盘西化、民主启蒙,都仍然是为了使中国富强起来,使中国社会进步起来,使中国不再受欺侮受压迫,使广大人民生活得更好一些……所有这些就并不是为了争个人的“天赋权力”——纯然个体主义的自由、独立、平等。所以,当把这种本来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介绍输入以抨击传统打倒孔子时,却不自觉地遇上自己本来就有的上述集体主义的意识和无意识,遇上了这种仍然异常关怀国事民瘼的社会政治的意识和无意识传统。

在如此严峻、艰苦、长期的政治军事斗争中,在所谓你死我活的阶级、民族大搏斗中,它要求的当然不是自由民主等启蒙宣传,也不会鼓励或提倡个人自由人格尊严之类的思想,相反,它突出的是一切服从于反帝的革命斗争,是钢铁的纪律、统一的意志和集体的力量。任何个人的权利、个性的自由、个体的独立尊严,等等,相形之下,都变得渺小而不切实际。个体的我

在这里是渺小的,它消失了。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  马勇认为:“当中国社会经济尚未达到陈独秀所期望的“现代”标准时,理论观念的提前转变势必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失范。从这个意义上说,近代以来不是中国旧有的观念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是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滞后于意识形态的变迁。换言之。包括五四在内的近代国人在精神上的追求远远超过社会的实际承受能力,遂使意识形态不是为社会的稳定与有序服务,而是加剧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失范。”

——丁守各主编《中国近代启蒙思潮》

(1)李大钊为什么说“中国一部历史,是乡愿与大盗结合的记录”?据此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起因。

(2)在材料二中,李泽厚是否认为新文化运动达到了思想解放的目的?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马勇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论

 

 

查看答案

《海国图志》是中国第一部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社会风俗的著作,但在当时的中国此书的印数不超过一千,后被列为禁书。但在后来的日本此书被翻印几十万册,成为当时日本学习西方的启蒙读物。据此,我们在分析此书的历史影响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  

分析书籍的内容                   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

书籍的印数与读者的数量范围       书籍的知识缺陷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清末,出现了许多反映现实的灯谜,如论伍子胥之为人,谜底为议员;颈上污尘,谜底为领土;独行三年丧,谜底为专制;成汤鸣条之役,谜底为商战等。对此分析有误的是

A.体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想            B.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情感

C.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            D.体现了追求民主的思想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一位同学在历史学习中搜集的图片。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哪次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查看答案

1897年,一代经学大师俞樾对生徒慨叹:最近三年中,时局一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此时人人争言西学侧重于

A. 学习科学技术

B. 仿行西方制度

C. 倡导实业救国

D. 创办新式教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