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后期,福建南部“其地为稻利薄,蔗利甚厚,往往有改稻田种蔗者,故稻米益乏”。嘉定县“邑中种稻之田不能十一”,破产引起粮食供求脱节,吸引成批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二三日即尽,获利且倍”。这种状况反映了
A. 南方普遍种植高利润的经济作物
B. 白银流通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C. 引进新的水稻品种导致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
D. 市场供需刺激了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
秦统一后,对酿酒业征收重税,导致酒价极高,十倍于成本;《秦律·田律》还规定禁止农民酿酒,沽卖取利。这些举措在旨在
A. 使酿酒业获健康稳定的发展
B. 杜绝贪腐奢靡之风的兴起
C. 稳定市场秩序便利商业活动
D. 促进农业发展和增加税收
如果你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唐朝旅游,可能看到
A. “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
B. “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
C. “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
D. 商人坐“俞大娘航船”在江西至淮南之间往来
宋代诗人刘迎在诗中写道:迄今井邑幼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 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激烈
B. 宋朝海外贸易发达
C. 商业税收成为宋朝国库财富的重要来源
D. 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边境贸易频繁
在宋代,官僚士大夫与富人联姻的现象大量存在。有的文人进士及第还未做官,就选择富有者为妻;更有甚者,真宗年间有朝廷命官居然为娶一有钱妇人而发生争执。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 经济发展引起价值观念变化
B. 文人的道德水平滑坡
C. 冗官局面导致官员待遇下降
D. 官员的自身素质低下
唐代《独异志》(卷下)载:“李衡,江陵种桔千树,赚钱收其利,谓其子曰:‘吾有木奴千头,可为汝业,当终身衣食也。’”这反映出当时
A. 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
B. 粮食产量已满足需求
C. 江淮地区经济最发达
D. 农产品的商品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