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朱熹主张“格物致知”,而格物就是“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明代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以“致良知”。他们共同关注的是
A. 道德修养
B. 君主权威
C. 教育普及
D. 经世致用
北宋僧人契嵩认为,佛教、儒教以及百家都是圣人之教,都引导人向善,只是各教教人为善的方法各不相同,有的浅显、有的深奥、有的切近,有的玄远,但所起的作用是一致的。这一说法旨在
A. 打击儒学百家
B. 促进三教合一
C. 争取更多信徒
D. 自由传播佛教
《论语・述而第七》记录说,孔子捕鱼用钓竿而不用网,用带生丝的箭射鸟却不射杀巢宿的鸟。材料反映了孔子保障生态的策略是
A. 克己复礼
B. 中庸之德
C. 礼法并施
D. 敬而远之
中华元典“六经”诞生后,先秦诸子皆从中获取养料,特别是儒家学者强调“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旨在传承与守护“六经”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这一现象反映出先秦时期
A. 价值观念日益趋同
B. 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强
C. 统一成为时代潮流
D. 文明发展具有延续性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第544条:所有权是无限地利用并支配物品的权力,但利用以不受法律禁止为限……第545条:除非供公用并公正地赔偿,不得强迫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财产。
——《拿破仑法典》
材料二 拿破仑回顾自己曾走的道路时,直言不讳地承认:“我曾希望法国统治全世界。拿破仑知道必须摧毁法国的劲敌英国,他先后实施过三个计划。第一个计划的目的是切断英国通往印度的通道,扼杀英国对东方的贸易。第二个计划是入侵英国本土。第三个计划是企图通过严禁英国商品进入欧洲,窒息英国经济。但相反,对法国却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拿破仑宣称“我就是大革命”,曾对意大利人民说:“法国军队是来为你们打破锁链的”,对远征俄国,他说:“想使俄国摆脱自身的那些缺点”。
——摘编自塔尔列《拿破仑传》
(1)根据材料一,分析拿破仑的《民法典》体现了什么原则?《民法典》被誉为“法国第二宪法”、“世界法律文化的一个里程碑”,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如何理解的?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拿破仑实施“第一个计划”和“第三个计划”的举措。你是否赞同拿破仑自称“我就是大革命”的说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进行变法。王安石以“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的理财思想为指导,推行开辟财源的变法措施。他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制定全国一年用度的预算,颁布施行,以节省开支。考察全国的农田、水利和赋税,另订管理办法,以尽地利而增税收。颁布青苗法,把救济贫民用的常平、广惠等粮仓的积谷,变钱借给贫困的农民,秋收加息二分收回,以免农民受到豪富的盘剥。实行募役法,以贫富为标准,把百姓分为五等,按等缴纳“免役钱”。本来没有差役的“单丁”、“女户”、“官户”等人家,则出“助役钱”。政府即以此钱募役。除此之外,还推行均输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等新法。煕宁二年公布办法征求意见,次年在开封府试行,接着才正式向全国推行。青苗法实施中,出现了地方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而且随意提高利息、加重盘剥的现象。这成为反对派攻击新法的借口。新法一直在守旧派的攻击和变法派内部意见不一致的艰难情况下进行。1085年,神宗去世,哲宗继位,变法派成员相继被排挤出朝廷,史称“元佑更化”,变法受挫。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理财措施的特点,并指出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变法受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