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赫胥黎原著直译本与严复译本大致对应的段落:赫胥黎原著直译文:在生物界,每一个个体...

赫胥黎原著直译本与严复译本大致对应的段落:赫胥黎原著直译文:在生物界,每一个个体和整个环境的竞争,其结果就是选择。也就是说,那些存活下来的生命形态,总体上最适应于某个时期存在的各种条件。因此,就仅仅就这一点而言,它们是最适者。严复译文(与上文对应):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此万物莫不然,……物竞者,物争自存也,以一物以与物物争,或存或亡,而其效则归于天择。天择者,物争焉而独存。两种译本内容体现

A. 大同小异

B. 继承发展

C. 互为相反

D. 社会进步

 

D 【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赫胥黎原著直译本,体现了我国已经实现了民族独立,所以能按照原文本意翻译。严复译本夹杂了强烈民族救亡色彩,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是当时社会处于半殖民地的反映,所以译本的不同体现了社会进步。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两本译文内容体现了不同的社会发展情况,并非是大同小异;B选项错误,两种译本内容的不同与社会发展情况有关,两者不是继承关系;C选项错误,两种译本内容都建立在进化论的基础上,并不相反。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94年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到1912年1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夕,他则倡导包括满族在内的“五族共和”。这种转变说明孙中山

A. 民族国家构想走向成熟

B. 民权主义内涵发生变化

C. 提倡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D. 社会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查看答案

1902年,梁启超撰写了《古议院考》,提出“《洪范》之卿士,《孟子》之诸大夫,上议院也;《洪范》之庶人,《孟子》之国人,下议院也”,认为上古时期的中国就已经萌生了议院制度的雏形。由此可知,梁启超

A. 鼓吹西学中源减少变法阻力

B. 为立宪运动寻找历史依据

C. 托古改制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D. 认为古代政治比西方优越

 

查看答案

陈虬是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主要代言人之一,1889年他在乡试试卷《日月星辰系焉》一文中明确指出“天无不动之物”观点,批驳了“天不变”之经义。这一观点

A. 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步伐

B. 总结了变法失败的教训

C. 体现了向近代转变的特征

D. 提出了科举变革的要求

 

查看答案

19世纪30、40年代,中国一些开明的文人学士或撰写政论时文批评时政,或研求兵农漕盐等治国实政,或潜心于舆地术数。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 努力营造救亡图存的社会舆论

B. 谋求为现实的危机寻找出路

C. 试图冲破传统文化观念的束缚

D. 倡导社会变革成为社会共识

 

查看答案

1754年,乾隆皇帝在改建承德避暑山庄丽正门时,以满、蒙、汉、维、藏五种民族文字题写门额。后来,又下令将清朝祖陵的石碑亦用上述五种民族文字镌刻。其意在表达

A. 孝亲敬祖的情感

B. 民族平等的愿望

C. 民族主义的思想

D. 国家一统的理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