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范旭东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东渡日...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范旭东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东渡日本留学,在辛亥革命爆发前后,他毅然回国,准备一展“工业救国”的宏图大志。1914年12月,久大精盐厂生产的海王星牌精盐终于问世,掀开了中国制盐技术史上新的一页。1926年6月,洁白、干燥、无杂质的“红三角”牌纯碱下线了。1926年8月,美国在费城举办万国博览会,红三角纯碱参加了展览,荣获金质奖。1937年2月,卸甲甸的永利硫酸铵厂生产出第一批硫酸铵,从此揭开了中国化肥工业崭新的一页。抗战期间,他在大后方先后创办了久大川厂和永利川厂,推进了大西南建设,支援了抗战。因在抗战中过度操劳,范旭东于1945年10月4日抗战胜利之际与世长辞,毛泽东为他题写了“工业先导,功在中华”的挽联。

——摘编自焦建全《中国化工先导范旭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范旭东“工业救国”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范旭东“工业救国”的历史作用。

 

(1)条件:范旭东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救国愿望;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实业救国”思潮的感染;列强忙于一战,中国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2)作用:突破了外国的技术垄断,为近代中国化学工业奠定了基础;一定程度抵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在国际上为中国赢得了声誉;为抗战时期大西南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有力地支援了抗战;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并造福于后世。 【解析】 第(1)小问,根据材料“在辛亥革命爆发前后,他毅然回国,准备一展‘工业救国’的宏图大志”可知范旭东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救国愿望是他重要的一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的“实业救国”的思潮也是范旭东进行“工业救国”的有利历史条件;“1914年12月,久大精盐厂生产的海王星牌精盐终于问世,掀开了中国制盐技术史上新的一页”可知这时期正值一战期间,因此这时期列强忙于一战,中国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等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第(2)小问,范旭东1900年东渡日本留学,辛亥革命时期依然回国,1914年掀开自己“工业救国”的大计,“红三角纯碱参加了展览,荣获金质奖”“卸甲甸的永利硫酸铵厂生产出第一批硫酸铵,从此揭开了中国化肥工业崭新的一页”等信息可知他突破了外国的技术垄断,为近代中国化学工业奠定了基础,这一定程度抵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在国际上为中国赢得了声誉;“抗战期间,他在大后方先后创办了久大川厂和永利川厂,推进了大西南建设,支援了抗战”可知为抗战时期大西南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有力地支援了抗战,也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并造福于后世等角度分析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平主义运动在英国广泛兴起。所谓和平主义,认为任何战争都是不道德的,应无条件禁止战争,大体可以说是不顾后果而硬要坚持和平。西方国家许多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他们被战时的宣传欺骗了;战争其实是由武器制造商发动起来的,德国并不是引起战争的真正原因;《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是过于苛刻了;民主制度毕竟不是适用于一切国家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有一方坚决不让对方给激怒,那就一定不会打起来。这就是当时人所持的一整套和平与容忍的思想,这当中既有真理又有误解。和平主义还另有其他根源,这在法国最为明显。……在法国人看来,再重复这样的人类灾难实在是不可思议,因此法国采取的战略是防守性的,是要节省人力。如果发生战争,法国人希望主要是在精心构筑的防御工事——马奇诺防线内进行战斗。

——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西方国家出现“和平主义”思潮兴起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和平主义”思潮对20世纪20、30年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朝,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广文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等七学,据《新唐书》记载:“国子学,生三百人,以文武三品以上子孙或从二品以上曾孙及勋官二品、县公、京官四品带三品勋封之子为之;太学,生五百人,以五品以上子孙、职事官五品期亲或三品曾孙及勋官三品以上有封之子为之;四门学,生千三百人,以勋官三品以上无封、四品有封以上子为之;律学,生五十人,书学,生三十人,算学,生三十人,以八品以下子及庶人之通其学者为之。”当时对学生的身份限制较为严格,只有律学、书学和算学才允许酌收八品以下及庶人之子。在地方州县也设有经学博士、助教,主管教育本州县的学生,这样就形成了由中央到地方的教育和管理体系。

宋朝,中央设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三学,州县各设州县学。国子学收朝廷七品官以上子孙,太学收八品以下及庶人子弟,资格限制有较大程度的放宽。宋朝是书院发展的兴盛时期,数量多、规模大、组织严密和制度完善是空前的。南宋许多著名理学家都热心于书院教育,如朱熹先后主持修复了岳麓书院和白鹿洞书院。书院为有志于学术的士子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书院与家庭教育、蒙养教育等民间教育组织形式,是构成宋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时美芳《略谈宋代的教育改革及影响》、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宋代学校教育与唐代相比有何发展,并简述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学校教育发展的社会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史学界关于世界各国现代文明形态的两种观点:

观点一:

观点二:

请根据其中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简要评析。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英格兰拥有373个市镇,根据规模和功能分为三种类型:一种300~400人口的小城镇,市场的影响所及为周围几英里的农村;第二种是人口在600~1000人口的市镇,几乎所有的郡都有6个这样的市镇;最大的市镇在郡府所在地,英国东南部五大郡中各有两个彼此竞争的郡城,具有悠久的自治传统,在经济和思维方式上影响着广大农村。

——徐浩《中世纪西欧市场和市集制度探析》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第七章》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中、英两国市镇发展的异同,分析促进英国市镇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英市镇经济发展的不同结果,并简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下图是美国漫画家于1947年创作的漫画《斯大林的保卫战》,反映战后马歇尔计划推行的情况。对作者意图理解最合理的是

A. 暴露了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动机

B. 说明斯大林是冷战的幕后推手

C. 显示了战后美苏两国关系有所改善

D. 反映苏联制止美国对欧洲的渗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