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考古发现,南宋国都临安的城市规划异于前代。临安的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宫反倒偏居一隅。这反映出当时
A. 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
B. 专制皇权受到削弱
C. 工商业发展影响城市布局
D. 政府鼓励发展商业
南宋诗人范成大诗作《夏日田园杂兴》中写道:“下田戽(hù,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下列图像材料与诗中内容相匹配的是
A. 翻车
B. 筒车
C. 高转筒车
D. 风力水车
汉代《汜胜之书》记载了适时耕作、因时因土耕作、及时磨压以保墒防旱、积雪保墒、施肥改土、栽培管理、及时收获与选种留种技术、稻用水温的调节等方面的内容。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
A. 耕作技术有明显进步
B. 生产工具不断改进
C. 精耕细作的显著特点
D. 生产资料投入增多
春秋时期,很多诸侯国都进行了赋税制度改革。如鲁国实行“初税亩”,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即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这些改革
A. 实质是承认土地私有
B. 抑制了土地兼并
C. 使齐鲁先后成为霸主
D. 打击了豪强势力
据记载,西周时期,在春耕前,周天子会率领诸侯亲自耕田,举行“籍田”的耕作仪式,寓意“敬天保民”。这一礼仪在《国语》、《汉书》、《唐书》中均有记载。后来,这一礼仪逐步成为一种国家礼仪被历代王朝延续。这反映了
A. 周天子拥有绝对权威
B. 中国古代重农思想盛行
C.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D. 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材料一 结构:
材料二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区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材料三 中国是一个大市场,许多国家都想同我们搞点合作做点买卖我们要很好利用。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四 本协定各方,认识到在处理它们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方面,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实际收入与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商品与服务业方面的生产和贸易为目标,并且在符合可承受的发展速度的前提下允许合理地利用世界资源,以符合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各自需求与利害关系的方式寻求环境得到保护,并提高这种保护的手段。进一步认识到需要作出积极的努力,以保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它们中间的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经济贸易增长中获得与他们的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份额。切望达成互惠互利协议,导致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
——《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1)据材料一,概述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过程。
(2)据材料二,马克思认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将为带来怎样的变化?
(3)在材料三中邓小平分析了哪项战略决策的可能性?
(4)据材料四和所学,中国加入世贸应采取哪些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