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张太雷(1898~1927),1920年10月参加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积极开展工人运动。1926年3月18日,在全国革命的中心城市广州,社会各界人士多达万余人隆重纪念巴黎公社55周年。张太雷作了主题讲演,他颂扬了巴黎无产阶级的伟大革命精神和创造新世界的能力,并结合广州的革命形势着重论述如何吸取巴黎公社的教训。他指出中国的无产阶级在民族运动中应更多地认识到“无产阶级为民族革命的领袖”。
1927年,张太雷参加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坚决批判陈独秀的右倾投降错误。同年12月,领导广州起义,建立广州苏维埃政府,任代理主席。后在起义战斗中不幸中枪阵亡,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献出了29岁年轻的生命,用自己的热血和青春实践了他年少时立下的“愿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的誓言。
——摘编自束锦《中国共产党对巴黎公社的认知与传播(1920~1927)》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太雷在广州纪念巴黎公社活动上发表讲演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张太雷的历史功绩。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波兰战役,是德国与苏联军队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的行动。……1939年8月23日,德国和苏联签署《德苏互不侵犯条约》,该条约并非仅有保证两国安全的效用,其中还附加了一项秘密协定:两国共同瓜分东欧,包括波兰、波罗的海诸国、罗马尼亚等国家在《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签署了一星期后,德国于1939年9月1日展开进攻,德国军队分作北、南、西三个方向发动攻击,并以两翼包围的方式夹击集结于边境地带的波军主力部队。波军损失惨重、欲撤出布署于德波边境的部队,将其用于首都华沙以西的位置建立一条防线,等待军事同盟国的英法两国对德国的西方战线发动攻击,但拥有兵力绝对优势的盟军却按兵不动。9月中旬,德军兵临华沙。……9月17日,东方的苏联根据《德苏互不侵犯条约》中的秘密协议而入侵波兰,开辟了第二战场。10月6日,最后一批波兰军队于科克战役被击溃,德苏两军占领波兰全国。
——《二战军事基地》,2009年第3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波兰战役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波兰战役的历史影响。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21年初,列宁就开始酝酿经济政策的改变。2月初,他在《农民问题提纲初稿》中明确提出用粮食税替代余粮征集制的建议。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列宁在会上作了《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报告中说,在俄国这样一个工人仅占少数、而小农占大多数的国家取得社会主义的彻底胜利,必须在“掌握国家政权的无产阶级和大多数农民之间达成妥协”。3月21日,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公布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粮食和原料收集制》的法令。其主要内容是:粮食税税额比原先余粮收集制大幅下调,纳税后的余粮可由农民自由支配,以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一法令的颁发,成为苏俄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标志和起点。一个月后,列宁发表著名的《论粮食税》一文,全面阐述实行粮食税和政策转变的意义。
——摘编自周尚文《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的历史价值及其局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能够实现经济政策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的机关报,其元旦社论的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报告国内的一些重要的社会、政治事件。二是号召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实践活动。对于《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关键词的分析,可清晰勾勒出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轨迹。
1949~1956 | 困难、敌人、侵略、美帝国主义、苏联、合作、农业生产、改造、工业 |
1957~1966 | 矛盾、五年计划、速度、困难、调整、苏联、帝国主义、全世界、战争 |
1966~1976 | “文化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资产阶级、毛主席万岁、毛泽东思想 |
1977~2006 | 改革、经济建设、开放、稳定、文明、现代化、科学、知识、统一 |
——武建国等《<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多视角历时分析》
选取上述表格中的某一时代元旦社论的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时代特征,并用中国现代史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写出关键词,时代特征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之际,四川地区人口锐减,土地荒芜。1683年,清政府规定原来抛荒的土地归耕种的人所有。在这之后,湖南、湖北、广东、福建等地移民陆续进入四川。移民将玉米、红薯、马铃薯、甘蔗、烟草等农作物引进四川,为山区开发提供了条件。1728年,户部下令,“每户给水田三十亩”。随着四川的发展,手工业者、商人也加入到移民队伍中。鸦片战争前夕,移民入川基本停止。这时,四川人口已达2000多万,成为全国人口最多的省区。重庆地区的耕地从12万亩发展到1260万亩,四川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成都蜀锦、内江白糖、叙州杂粮酒等手工产品小有名气。
——摘编自王炎《“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与清政府的行政调控》
材料二 独立战争后,国会通过法令,以640英亩(1英亩≈6亩)为单位,向移民低价出售土地,奏响了西进运动的号角。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规定在西部连续耕种五年,移民就可以免费获得160英亩的土地。1860年,阿巴拉契亚山以西的人口占全国的比例从1790年的6%上升到49%。北部大湖平原成为美国最重要的粮食基地,南部海湾平原的棉花大种植园发展起来。许多商业、银行资本纷纷进入西部采矿业。政府也通过鼓励私营公司、吸引外国资本、发行股票等方式筹措资金,在1869年建成第一条横贯美国的铁路。19世纪末,西进运动基本结束,美国由农业国一跃而为工业大国。
——摘编自何顺果《美国西进运动初探》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美移民的共同特点和相似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美移民对两国经济发展产生的结果有何不同,并简析其原因。
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最高法院以联邦政府干涉各州的内部事务为理由,裁定《农业调整法》和《工业复兴法》违反宪法。此后,美国国会重新立法,保留了原法案中对农业的干预和劳工权利的内容。这说明罗斯福新政
A. 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
B. 削弱了总统的权力
C. 维持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D. 冲击了联邦制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