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洪迈《夷坚志》载:“许大郎者,京师人,世以鬻面为业,然仅能自瞻。至此老颇留意营理,增磨坊三处,买驴三四十头,市麦于外邑,贪多务得,无时少缓,如是十数年,家道日以昌盛,浸浸致富矣。”材料反映了
A. 私营手工业发展受市场需求的影响很大
B. 个体经营方式向小作坊式管理模式转化
C. 手工业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D. 民营手工业规模已经超过了官营手工业
北宋时,哲宗下诏:“初除转运判官、提举官须实历知县以上亲民人,提点刑狱以上须实历知州或通判人。”意即监司的官员必须有出任知县、知州或通判的经验。该项措施
A. 防止了地方官员滥用职权
B. 强化了各机构之间的制衡
C. 能遏制地方官员贪污腐化
D. 有助于提升监察官员素质、
从血缘意义上说,受到祭祀的祖先应是本族群的直系先祖。然而春秋后,人们在祭祀祖先时,祖先已不单纯具有血缘上的意义。如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祭祀。这一变化
A. 反映了宗法制遭到破坏
B. 推动礼乐制度的世俗化
C. 有助于华夏民族的发展
D. 加速王权与族权的分离
材料 布哈林(1888——1938)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经济学家。1924年列宁逝世以后,联共(布)党内对关于如何简称社会主义的问题逐渐产生分歧。布哈林反对为了早日实现工业化而把农业作为工业的“殖民地”。布哈林提出:“轻工业的周转较快,可以在发展轻工业的条件下,利用其资本来从事重工业的建设。”他指责斯大林的工业化政策是以预算的极端紧张,消减消费等为代价的,认为基本建设投资过大,过快,将使各方面的“商品荒”更加严重。布哈林强调“私人资本不能用一道命令予以没收”。“国营企业和合作社将……通过市场关系,通过竞争,排挤自己的竞争者即私人资本”。1923﹣1927年,布哈林的部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得以实践,苏联的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并且开始了工业化建设。但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其理论却被抛弃了。
——摘编自范玉传《布哈林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布哈林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布哈林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影响,并说明“在20世纪20年代末其理论却被抛弃了”主要原因。
材料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之后,巴尔干同盟等战胜国在伦敦召开和会,商讨对占有的原奥斯曼帝国领土的利益瓜分。德国和奥匈帝国利用巴尔干同盟内部的矛盾,极力煽动保加利亚反对其他盟国。1913年6月29日,在德奥的煽动下,保加利亚突然向塞尔维亚和希腊发动进攻。不久,罗马尼亚和门的内哥罗两国和奥斯曼帝国相继参战反保同盟。07月29日,保加利亚国王斐迪南一世被迫求和。反保同盟的要求基本得到满足,保加利亚则丧失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获得的大部分领土。经过这次战争,塞尔维亚实力大为增强,阻碍了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扩张;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人民要求与塞尔维亚合并,必然引起奥塞之间的冲突;俄国则借由塞尔维亚插手巴尔干半岛事务,奥塞冲突不可避免地要导致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集团的军事冲突。第二次巴尔干战争致使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根据材料,概括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影响。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府兵制是和均田制紧密结合的兵役制度。军人按均田令受田,免除租调,平时生产,每年有一定的时间轮番宿卫。府兵需要自备一部分装具和兵器,因为可以分配到足够的土地,有一定的经济保证,能够以优良的装备出现在战场上。
材料二 自(唐)高宗以后,国有土地不足,立功将士又日益增加,使府兵得不到足额田地,经济地位就无法得到有效保障,难以自备资粮和武器服役,国家不能保证按规定加以奖赏,打击了军人的战斗积极性。
中唐以降,募兵制取代府兵制,在很大程度上使农民免除了兵役,部分地分担了农民的劳役负担。士兵由朝廷招募而来,长期服役,军器衣粮均由朝廷供给,一旦为兵,终身仰食官府,由专门将领统御,改变了府兵制下将不专兵,兵不识将的现象……
——摘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唐朝兵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募兵制可能导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