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清政府看来,《南京条约》是永保和平的“万年和约”,而英国人魏尔特把《南京条约》...

在清政府看来,《南京条约》是永保和平的“万年和约”,而英国人魏尔特把《南京条约》称作“外国对华贸易的大宪章”。两国对《南京条约》的认识说明

A. 中英达成协议从此停止战争

B. 清政府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C. 中英实现了国际贸易的接轨

D. 中英对条约的本质认识角度不同

 

D 【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清政府认为“《南京条约》是永保和平的‘万年和约’”,是个保和平的政治条约,说明清政府没有认识到《南京条约》的侵略本质,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的掠夺本性。“英国人魏尔特把《南京条约》称作‘外国对华贸易的大宪章’”,说明英国人认为《南京条约》是个贸易规则,同样没认识到其不公平性。故两国对对条约的本质认识角度不同,故D项正确。中英达成协议从此停止战争违背历史史实,故A项错误。清政府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符合史实,和材料无关,故排除B项。中英之间实力差距巨大,是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冲突,中国被迫开放而不是贸易接轨,故C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对此“活跃”理解正确的是:

A. 反映了明清思想家的民主思想

B. 反映了思想家挑战正统的主张

C. 宣告宋明理学正统地位的丧失

D. 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已出现

 

查看答案

南宋洪迈《夷坚志》载:“许大郎者,京师人,世以鬻面为业,然仅能自瞻。至此老颇留意营理,增磨坊三处,买驴三四十头,市麦于外邑,贪多务得,无时少缓,如是十数年,家道日以昌盛,浸浸致富矣。”材料反映了

A. 私营手工业发展受市场需求的影响很大

B. 个体经营方式向小作坊式管理模式转化

C. 手工业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D. 民营手工业规模已经超过了官营手工业

 

查看答案

北宋时,哲宗下诏:“初除转运判官、提举官须实历知县以上亲民人,提点刑狱以上须实历知州或通判人。”意即监司的官员必须有出任知县、知州或通判的经验。该项措施

A. 防止了地方官员滥用职权

B. 强化了各机构之间的制衡

C. 能遏制地方官员贪污腐化

D. 有助于提升监察官员素质、

 

查看答案

从血缘意义上说,受到祭祀的祖先应是本族群的直系先祖。然而春秋后,人们在祭祀祖先时,祖先已不单纯具有血缘上的意义。如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祭祀。这一变化

A. 反映了宗法制遭到破坏

B. 推动礼乐制度的世俗化

C. 有助于华夏民族的发展

D. 加速王权与族权的分离

 

查看答案

    材料  布哈林(1888——1938)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经济学家。1924年列宁逝世以后,联共(布)党内对关于如何简称社会主义的问题逐渐产生分歧。布哈林反对为了早日实现工业化而把农业作为工业的“殖民地”。布哈林提出:“轻工业的周转较快,可以在发展轻工业的条件下,利用其资本来从事重工业的建设。”他指责斯大林的工业化政策是以预算的极端紧张,消减消费等为代价的,认为基本建设投资过大,过快,将使各方面的“商品荒”更加严重。布哈林强调“私人资本不能用一道命令予以没收”。“国营企业和合作社将……通过市场关系,通过竞争,排挤自己的竞争者即私人资本”。1923﹣1927年,布哈林的部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得以实践,苏联的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并且开始了工业化建设。但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其理论却被抛弃了。

——摘编自范玉传《布哈林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布哈林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布哈林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影响,并说明“在20世纪20年代末其理论却被抛弃了”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