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代后期,出现了司礼监凌驾于内阁之上的现象,司礼监既代行了皇帝“手”的功能,且兼...

明代后期,出现了司礼监凌驾于内阁之上的现象,司礼监既代行了皇帝“手”的功能,且兼行了“脑”部分功能。这种现象说明

A. 内阁的决策权已经丧失

B. 司礼监成为行政权核心

C. 中央权力运行脱离常轨

D. 皇权专制遭到明显削弱

 

C 【解析】 本题考查明代内阁运行,根据题干朝廷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手”“脑”分别指代皇帝朝廷批红并兼有部分决策之权,司礼监掌握这些权力,表明皇权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异变,脱离了正常轨道,故C项正确。A项,内阁无决策权,排除。B项,司礼监并非行政中心,排除。D项,明代皇权不断加强,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朝从海上常有庞大的船队与东亚、东南亚或更远的国家等进行贸易,但是目前除了能看到宋朝出使河西和西域的记载外,尚未发现宋朝有商队主动从陆路与西域进行贸易。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重心的成功南移

B. 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

C. 积弱致陆路交通受阻

D. 政府外贸政策的转向

 

查看答案

汉武帝时始设刺史,其下无属员,也没有固定的治所;到了东汉时,刺史除了有固定的治所外,其察举范围有所扩大,并且逐渐干涉地方的军民行政。这种变化

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是监察制度的异化

C. 提高了行政效率

D. 扩大了察举制范围

 

查看答案

《尚书・武成》记载武王伐纣的战斗非常惨烈;孟子认为武王伐纣是以至仁伐不仁,所到之处,深得殷人的欢迎,《尚书》所载是“文之过实”,故“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材料表明

A. 《尚书》的年代久远不足为信

B. 立场的对立影响对历史的解释

C. 同一历史事件会有不同的记述

D. 孟子对经典的态度蕴含着理性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朱元璋)因考虑到“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遂于是年九月“置四辅官”求他们“宜体朕怀,心常格神,行常履道,位理赞化,以安生民”。

——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二  (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

——《明神宗实录》

材料三  “光荣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国王仍能独立行使行政权。……此时的君主立宪政体仍显粗糙。(汉诺威王朝的)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来自德意志,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时间一长,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也成了惯例。而且,从1714年之后,乔治一世再也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事实上放弃了对行政权的控制。这祥,内阁会议先就莱事作出决定,然后提交国王认可。如此,一个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

——《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三,分析中英两国内阁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之处。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内阁制度分别对本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代雅典政治机构图

材料二  唐朝中央机构图

材料三  美国中央政府机构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东西方各自的政治制度。试从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产活动方式的角度分析其成因。

(2)材料二、三中,中央政府的权力结构和决策方式有何相似之处?其本质目的有何不同?

(3)如进行“东西方政治制度演变史”的课题研究,上述材料作为论据尚不够充分,你还可以补充哪些论据?(东西方各举1例,所举史实必须与材料二、三性质类似)

(4)扼要归纳以上三种政治体制对各自社会文明发展的主要影响。并由此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