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任两广总督后,拟设织布局,知悉上海机器织布局已获10年专利,张之洞特向李鸿章询问10年专利是专制上海还是遍及中国,并指出在广东设立织布局是“粤供粤用”不会侵犯其利益。李鸿章认为“粤设官局距沪较远,似无妨”表示同意。张之洞遂在广东成功筹建织布官局。这反映了当时
A. 洋务派内部存在严重分歧
B. 李鸿章成为洋务运动核心
C. 民用企业侧重于轻纺工业
D. 官利制度不利于市场竞争
斯宾塞的竞争进化论经过严复等人的译介传播,与中国文化传统中儒家的经世致用、法家的富国强兵相结合,形成了近代中国物质主义与功利主义的狂潮,并产生了以强者为主导的新国民人格。这反映出当时
A. 救亡的迫切促使思想启蒙偏向激进
B. 维新派借中西结合宣传了改良思想
C. 进化论成功改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D. 国人开始关注物质功利和社会竞争
明代后期,出现了司礼监凌驾于内阁之上的现象,司礼监既代行了皇帝“手”的功能,且兼行了“脑”部分功能。这种现象说明
A. 内阁的决策权已经丧失
B. 司礼监成为行政权核心
C. 中央权力运行脱离常轨
D. 皇权专制遭到明显削弱
宋朝从海上常有庞大的船队与东亚、东南亚或更远的国家等进行贸易,但是目前除了能看到宋朝出使河西和西域的记载外,尚未发现宋朝有商队主动从陆路与西域进行贸易。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重心的成功南移
B. 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
C. 积弱致陆路交通受阻
D. 政府外贸政策的转向
汉武帝时始设刺史,其下无属员,也没有固定的治所;到了东汉时,刺史除了有固定的治所外,其察举范围有所扩大,并且逐渐干涉地方的军民行政。这种变化
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是监察制度的异化
C. 提高了行政效率
D. 扩大了察举制范围
《尚书・武成》记载武王伐纣的战斗非常惨烈;孟子认为武王伐纣是以至仁伐不仁,所到之处,深得殷人的欢迎,《尚书》所载是“文之过实”,故“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材料表明
A. 《尚书》的年代久远不足为信
B. 立场的对立影响对历史的解释
C. 同一历史事件会有不同的记述
D. 孟子对经典的态度蕴含着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