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英国的《乌托邦》(1516年),还是意大利的(太阳城》(1623年),都描绘了未来的美好生活,而这些美好的理想生活在地理上要么是一个完全想象的乌有之地,要么就是一个遥远的未知岛屿。这体现了
A. 地理大发现拓展了人们的眼界
B. 人文主义由意大利扩展到英国
C. 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
D. 天主教神权促使人们逃离当下
《十二铜表法》确立了遗嘱自由原则,其核心是指定遗嘱继承人。如果遗嘱没有指定继承人,或者继承人的指定无效,遗嘱所载的其他内容,如委派监护人、解放奴隶、遗赠等都归于无效。这表明了《十二铜表法》
A. 以成文法的形式确立了遗嘱自由
B. 旨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C. 宣示了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
D. 带有明显的形式主义色彩
下表为苏南地区12个村1950年与1951年购买力比较表(单位:斤。注:折算为稻米)。据此表可推知
年度 | 生产资料 | 指数 | 生活资料 | 指数 | 购买总值 | 指数 |
1950 | 141976 | 100 | 1131454 | 100 | 1273430 | 100 |
1951 | 312837 | 220 | 1203236 | 106 | 1516073 | 119 |
A. 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基本完成
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已初现成效
C. 土地改革提升农民生产积极性
D. 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
1927年到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对五四的纪念其积极的态度和重视程度在国民党历史上是少见的,其纪念活动的参与者除了学生,还扩大到了社会各界,包括政府和各级党部以及工、商、兵等各界。这表明当时的国民政府
A. 继承了五四运动的反帝精神
B. 意图利用五四运动巩固其合法性
C. 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
D. 已经认识到学生运动的重要价值
张之洞任两广总督后,拟设织布局,知悉上海机器织布局已获10年专利,张之洞特向李鸿章询问10年专利是专制上海还是遍及中国,并指出在广东设立织布局是“粤供粤用”不会侵犯其利益。李鸿章认为“粤设官局距沪较远,似无妨”表示同意。张之洞遂在广东成功筹建织布官局。这反映了当时
A. 洋务派内部存在严重分歧
B. 李鸿章成为洋务运动核心
C. 民用企业侧重于轻纺工业
D. 官利制度不利于市场竞争
斯宾塞的竞争进化论经过严复等人的译介传播,与中国文化传统中儒家的经世致用、法家的富国强兵相结合,形成了近代中国物质主义与功利主义的狂潮,并产生了以强者为主导的新国民人格。这反映出当时
A. 救亡的迫切促使思想启蒙偏向激进
B. 维新派借中西结合宣传了改良思想
C. 进化论成功改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D. 国人开始关注物质功利和社会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