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关系着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读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根据数字填写各朝代地方行政区划内容完全正确的是
时期 | 秦汉 | 汉晋魏 | 唐 | 宋 | 元 | 明 | 清 |
高层政区 | / | ① | ② | ③ | 行省 | 布政使司 | 省 |
统县政区 | 郡 | 郡 | 州 | 州 | 路、④、州 | 府、直隶州/州 | 府、直隶州 |
县级政区 | 县 | 县 | 县 | 县 | 县 | 县 | 州、县 |
A. ①州②道⑧府④厅
B. ①道②路③厅④府
C. ①州②道③路④府
D. ①路②府③道④厅
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终于酿成新朝(王莽建立)代西汉的结局。这表明
A. 中外朝制度使君主专制受到制约
B. 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弱化
C. 君权与相权的斗争导致政局动荡
D. 宦官和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根源
下表是中国部分时期县的数目变化统计表,据此可知
时期 | 数目(个) | 时期 | 数目(个) | 时期 | 数目(个) |
秦朝 | 约1000 | 唐朝 | 约1500 | 1911年 | 1381 |
A. 县制有利于社会变革
B. 县制是小农经济的基础
C. 县是基本的行政区域
D. 县制有职责明确的优点
秦汉时期的“九卿”作为国家机关,其职能既包括了国家事务,也包括了皇家事务。唐代完成了国家事务和皇家事务的分离,行政和事务的处理也进入了一个更加有序的时代。这反映了
A. 官僚政治逐渐发展完善
B. “家国同构”形态的终结
C. 政务处理的高度程式化
D. 君主权力不断得以强化
有学者认为,春秋以前的中国是个族群社会,以封地为族姓、以族姓为地名是常见的现象。自秦以后,族群社会被官僚帝国的编户齐民社会取代,乡村聚落的命名也就彻底的非族姓化,其名大多取自“吉语”、地理方位或俚俗等。这种村落命名的变化,本质上体现了
A. 宗法观念的弱化
B. 中央集权的强化
C. 风俗观念的演化
D. 社会治理的僵化
春秋时期,郑国在泰山下有一块封地,叫作祊(beng)田,原为周王封给郑国作为祭祀泰山的费用;鲁国在许国有一块封地,叫许地(今河南许昌)。公元前715年,郑鲁两国协商,本着就近原则将两块封地交换。这反映出
A. 经济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化
B. 诸侯国交往更注重现实利益
C. 诸侯国封地所有权观念淡漠
D. 礼法制度已失去普遍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