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情况,这主要是因为
成分 比例年份 | 国营经济 | 合作社经济 | 公私合营经济 | 个体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1952年 | 19.1% | 1.5% | 0.7% | 71.8% | 6.9% |
1956年 | 32.2% | 53.4% | 7.3% | 7.1% | 0 |
A. 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开展
B. 人民公社广泛建立
C.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天上繁星点点,地上红光闪闪,王母惊呼玉帝打颤,感叹天上不如人间。”材料中反映的运动
A. 提高广大人民生产积极性
B. 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 片面强调了公有化的程度
D. 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A. 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 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C. 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 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下表为1873~1947年中国进口货物结构变动表(单位:%)
年份 | 生产资料 | 消费资料 |
1873 | 8.8 | 91.9 |
1903 | 15.0 | 85.0 |
1920 | 28.5 | 71.5 |
1947 | 52.8 | 47.2 |
由此可见,近代中国
A. 产业结构协调合理
B. 已经实现了工业化
C. 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
D. 居民消费水平下降
据统计,国民党统治区的3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168家是1938~1942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这表明
A. 日本侵华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B. 我国工业不合理布局得到了根本改变
C. 中部和西部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经济重心
D. 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
中国关税税中长期维持在值百抽五的水平,直到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实施差等税率,1933年改为抽5%到抽80%的14级。这差等税率的实施
A. 杜绝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B. 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C. 表明列强无力控制中国
D. 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