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首相撒切尔(1979-1990年在任)上任后毫不妥协地进行了改革,信奉“自由主义”的她开始对英国的“懒人”模式宣战,铁腕对付工会改革,并大刀阔斧地削减公共开支和社会福利。她坚信个人应该通过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改善生活状态。上述政策的最大特点是( )
A. 对经济进行大力国家干预 B. 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C. 减少经济干预,减少福利 D. 完善“人民资本主义”
经济民族主义的中心思想就是经济活动要为本国的整体利益服务。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各国都采取了一些体现经济民族主义的措施。罗斯福新政中最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 调整农业扭转危局
B. 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C. 以工代赈扭转危局
D. 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罗斯福新政期间,部分资本家在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叛变了他的阶级”,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下列新政措施中最有可能成为资本家咒骂罗斯福的依据的是
A. 实行美元贬值
B. 调整劳资关系
C. 恢复银行信用
D. 调整农产品结构
某班同学做了一个经济史学习的网页。如果在“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栏目下再增加一个链接,则链接项①应该是
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B. 经济“滞胀”现象的出现
C.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 戈尔巴乔夫进行经济改革
《美国经济概况》描述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美国经济时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保罗·沃克尔及其下任格林斯潘的领导下,很好地发挥了经济交通警察的核心作用,指导国家经济的发展。”这一时期,美国在经济领域
A. 坚持自由放任
B. 加强国家干预
C. 出现滞涨现象
D. 发展混合经济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各国社会福利支出最高时较前增长了15%,占GDP的比重也上升了十个百分点。社会福利的增长速度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快了一倍左右。据此可推断
A. 社会矛盾激化促使经济政策调整
B. 高福利增加国家的负担
C. 国有化是推行福利制度的前提
D. 福利政策遏制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