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国家、民族对一段历史的复原以及回忆,乃至将其定格、固化,反映了整个国家与民族的成熟与强大。下图中“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为了纪念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南京大屠杀
D. 抗战胜利
下表是近代中国民用工矿企业的家数和资本额(1912—1918)统计表,当时民营工矿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 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福建学界曾致电北京政府:“青岛问题关系重大,凡我国民决不承认日本主张,均应誓死力争,以为外交后盾,曹陆章卖国证据确凿,请协电政府予重诛。”这一电文反映的事件
A. 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 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信息能将电气传,霎时万里寄华笺。行名推累葛蓝姆,铁线曾从海底穿。”这首近代中国的竹枝词赞叹的是
A. 轮船
B. 电车
C. 电话
D. 有线电报
“他们是中国的第一流政治家,知道中国所处的局势是数千年的变局,而反图以积极的方法应付之。他们的大政方针分两层:以外交治标,以自强治本。”材料里的“他们”指的是
A. 地主阶级抵抗派
B. 地主阶级洋务派
C. 资产阶级维新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这一选择的结果……牵制了太平天国的兵锋,迫使它敛收金田起义以来的席卷之势。于是,奔腾湍急的农民战争巨流一下子汇成一片以南京为中心的浅滩。”“这一选择”指的是
A. 金田起义
B. 定都天京
C. 挥师北伐
D. 举兵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