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1912—1920年中国机械净进口值(海关两)情况。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 “一战”后中国对西方工业品依赖加剧
B. 中国半殖民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C. “一战”对中国工业的发展起双重作用
D. 辛亥革命打断了中国工业化进程
1903年,清政府成立商部,各省成立商务局;1903年清政府颁布《公司法》,1906年颁布《破产法》;各省成立商会,维护商人的正当利益。这表明
A. 清政府的近代化意识增强
B. 列强侵略促使清政府开始觉醒
C. “实业救国”思潮已兴起
D. 为民国法律制度建设奠定基础
下表是某学者统计的1895—1911年间国内开设厂矿企业的情况,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企业形式 | 设厂数 | 资本(万元) | 资本所占比重 |
官办 | 37 | 1007.8 | 9.2% |
官办招商集股 | 6 | 356.4 | 3.2% |
官督商办 | 2 | 73.8 | 0.7% |
官商合办 | 30 | 1139.9 | 10.5% |
商办 | 416 | 8277.7 | 76.4% |
合计 | 491 | 10855.6 | 100% |
A. 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
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彻底解体
C. 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产生
D. 西方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1882年底,华商大量抛售洋务企业股票转而投资生丝市场,使洋务企业陷入绝境。导致朝廷对职业买办操持的洋务企业丧失信心,变其由放权的“官督商办”为集权的“官员督办”。这说明
A. 政策决定中国近代企业的发展
B. 民间资本主导洋务企业发展方向
C. 官员督办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D. 洋务企业的局限性制约了其发展
1865年,天津海关税务司抱怨“外国商人和轮船主越来越变成中国贸易商人的代理人,变成他们的搬运工”;1875年,烟台海关税务司也谈到烟台“外国商人进口的棉布占八分之一当地中国商人从上海进口另外的八分之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列强为扩大侵略权益制造借口
B. 传统商业体系仍具活力
C.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有较大优势
D. 新式交通运输迅捷便利
1847年,英国商人的一个组织的报告书中写道:“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
A. 洋布物美价廉,竞争力强
B. 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土布做工粗糙,价格昂贵
D. 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