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五十年代初画家李琦表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宜传臥《越走越快》,该作品反映出当时
A. 我国初步实现了工业化
B. 传统的耕作方式占主体
C.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D. 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
下表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流行口号。
土地改革时期 | “劳动光荣”“发家致富” |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 “急进抢先”“社会主义有奔头”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 “争上游,敢出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
经济困难时期 | “吃饱肚子为先” |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 “千遍万变不如(包产到户)一变” |
这反映出广大农民
A. 积极追求符合时代特点的美好愿景
B. 由衷拥护社会主义
C. 清醒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性
D. 坚决支持改革开放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85)统计,1955—1957年间,我国农业生产总值和粮食产量的增长指数如表所示1955—1957年农业生产总值和粮食产量的增长指数
年份 | 农业生产总值增长指数 | 粮食产量增长指数 |
1955 | 8.5 | 8.5 |
1956 | 5.8 | 4.8 |
1957 | 4.3 | 1.2 |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 农村社员劳动积极性空前高涨
B. 农村分配不公现象严重
C. 生产关系调整影响了农业发展
D. 工农业生产比重不协调
1959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社员私养家禽、家畜和自留地等四个问题的指示》,指出社员可经营不超过人均占有耕地的5%的自留地;鼓励社员充分利用房前屋后、水边路旁的零星闲散土地种植庄稼和树木,不征公粮、不派购任务。这一举措
A. 停止了“三面红旗”错误指导
B. 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 贯彻了党的“八字方针”精神
D. 解决了粮食供应紧张问题
下图分别为20世纪50\60年代建成的主要工业中心分布图。这一变化旨在
A. 加强国防建设以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
B. 致力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C. 落实中央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D. 发展内地工业以推动经济均衡发展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接收敌伪产业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中国纺织机械公司”、“中国蚕丝公司”、“中国石油公司”、“中央造船公司”等一系列全国性或地区性的各种垄断性组织。这反映出
A. 政府践行了“节制资本”思想
B. 经济中“国进民退”现象突出
C.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
D. 政府大力扶持民族工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