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若无产者,赴逐雇倩(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曰短工;计日而受值者,曰忙工”。这些长工、短工、忙工已把劳动力当作商品支配,换取报酬。
——摘编自乾隆《震泽县志》
材料三 《户部则例》规定:“关税短缺令现任官赔缴”。为抑制民间商业活动,清王朝广设钞关,重征商税。有偷越关卡及偷漏税者,客商依律治罪,地方官一并议处。《大清律例户律课程》规定:“不纳课程者,笞五十,物货一半入官。”这些规定及税吏法外肆意勒索,使商人们视关卡为畏途。
——摘编自《中国法制史》
材料四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中国的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摘编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
(2)材料二中“计日而受值”指的是一种什么关系?这种关系的实质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繁荣,各种穿越剧、抗日神剧和历史偶像剧轮番上演,一些影视作品中的雷人情节严重干扰了广大观众的正确历史观的形成,请从历史的角度看看,下面哪些影视剧中的场景是不可能发生的
①女主角欢天喜地的向康熙皇帝展示自己的无袖旗袍
②中共地下党员在地铁站里向同伴传递日军情报
③一对年轻人身穿列宁装和布拉吉(连衣裙),唱着欢快的苏联歌曲去剧院看“样板戏”
④一位刚来深圳打工的年轻人从广播里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毅然辞掉工作回家复习,准备圆自己的大学梦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 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 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 门当户对观念已经颠覆
D. 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今后将敷设无数之干线,以横贯全国各极端,使伊犁与山东恍如毗连,沈阳与广州语言相通,云南视太原将亲如兄弟焉,……则中国之前途,可永久适存于世界。其意在说明铁路的修筑
A. 有助于实现中国近代化
B. 有助于增强民族意识
C. 有利于交通条件的改善
D. 有利于实现民生主义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A. 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
B. 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
C. 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
D. 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
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 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 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 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 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