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期《人民日报》的社论赞扬“一种新的社会组织”,称其“像初升的太阳”,是一种“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组织。这一组织
A. 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B.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 极大地破坏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
D. 从根本上变革了农村的生产关系
河北省徐水县1958年8月推出供给制,全县实行“十五包”:“吃、穿、住、鞋、袜、毛巾、肥皂、灯油、火柴、烤火费、洗澡、理发、看电影、医疗、丧葬,全由县里统一包下来。”这本质上反映了
A. 社会生产力得到提高
B. “大跃进”成就显著
C. 生产关系脱离了实际
D. 社会公平基本上实现
下表反映的是1953-1957年中英美三国相关产业年均增长情况,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 经济基础较好
B. 国民经济开始恢复
C. 浮夸之风盛行
D. 政府政策取得成效
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上作的政治报告,他指出:“革命的暴风雨时期已经过去了,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斗争的任务已经变为保护生产力的顺利发展。”这次大会
A. 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B. 成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道路
C. 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建立
D. 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起点
读下图,如果把树苗比喻成民族资本主义,则“夏天”所描述的历史时期当为 (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新中国成立之初
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时间 | 厂数(家) | 创业资本数(元) | 工人人数(人) |
1913年 | 698 | 330,824,000 | 270,717 |
1920年 | 1759 | 500,620,000 | 557,622 |
A.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 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C. 民族资产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
D. 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