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

 

 

(1)表现: 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商人资本雄厚;商帮(徽商、晋商)活跃; 海外贸易繁荣;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白银广泛流通。 (2)原因: 政府开放(放松)海禁,海外贸易繁荣;新航路开辟; 殖民者掠夺美洲白银(贵金属);中国手工业品在海外受欢迎; 外国无合适商品与中国交换,不得不用白银支付。 【解析】 (1)本题据材料一“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材料二“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商人资本雄厚、商帮活跃、海外贸易繁荣、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等方面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本题据材料二“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政府开放海禁、新航路开辟、殖民者掠夺美洲白银、中国手工业品在海外受欢迎等方面说明明朝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79年,李鸿章奏请修建一条唐山至北塘的铁路,清廷不准。为此,李鸿章想办法,在奏折里特别声明只修以骡马为牵引动力的“快车马路”。几经周折,清政府才勉强同意。材料反映了

A. 近代化与传统观念的冲突

B. 统治集团的愚昧无知

C. 顽固派对洋务运动的破坏

D. 民族工业的艰难起步

 

查看答案

据于根元、刘一玲主编的《汉语新词语》编年本(自1991年起始编),新词语以每年数百条乃至上千条的速度递增,如下岗、炒家、个体户、农民工、股民、巴士,迷你裙等。这反映了

A.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 改革开放推动了时代变迁

C.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 社会生活时尚的不断更新

 

查看答案

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下列四组文章中属于对这一事件进行报道的是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 《论祖国统一的方式》《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全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 《发展是硬道理》《重新审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查看答案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是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

A. 服务于世贸组织的建立,融入世界市场的需要

B. 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

C. 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D. 加强天津对内地的辐射作用

 

查看答案

下图描述的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后某地的所有制结构,下列说明正确的是

A.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完成

B. 公有制经济不再起主导作用

C. 我国多样化的所有制结构逐步走向单一

D.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比重明显下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