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时代的帝都北京是权力的象征,核心功能是...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时代的帝都北京是权力的象征,核心功能是国家政治管理。北京内城以皇城、紫禁城为中心,“分列八旗,拱卫皇居”,严禁经商、生产,维护皇权的权威,体现封建专制对社会秩序的安排。1900年之前,城市规划基本保持封建时代都城的原貌,落后于青岛、广州等城市,更落后于后来居上的上海。北京第一个近代公园中央公园是由清帝退位后社稷坛改建的,天安门广场的开放也是在1913年后。少得可怜的商业区难以适应发展需求。王府井大街毗邻使馆区,外交使节和侨民众多,附近又是达官显贵的住宅区,消费群体追求高档化和西洋化,使这里成为京城少数的商业街区。

——摘编自习五一《民国时期北京的城市功能与城市空间》

材料二  近代工业的出现使资金、技术、人才大量集中于城市,城市开始从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转向以生产消费功能为主,经济上取得对周围农村的支配地位。近代城市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工商业人口比重增加,工人、士绅、企业家、银行家、记者、商人、买办等构成城市新兴阶层。租界对中国城市管理体制的变化起着示范引导作用。上海英租界由领事召集选出董事会,下设工部局,工部局内设财政、税收、工程、警察等部门负责租界内的管理。这种运作机制颇似西方城市的行政制度。租界里的市政条例很多,如要求人车分道等,增强了市民的公共意识。租界影响华界,华界模仿租界,推动着中国城市的近代化。城市功能和结构的近代化,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城市建设开始注重基础设施和城市规划,以官府、祭祀坛殿、寺庙为中心的布局被以商业街区为核心的格局代替,人们根据交通、生产、环境的因素设计城市。上海公共租界从19世纪50年代中期起开始兴建高标准的碎石马路,电报电话、照明系统、邮政系统得以建立。城市消费生活向开放、多元、快节奏的工业生活方式变迁。城市形成一种亦中亦西的具有半殖民地色彩的生活方式,传统的消费格局发生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化。人们在物质生活领域最先打破等级制,消费走向大众化、平民化。可以说西学东渐之下,观念的更新是人们消费变化的思想根源。

——摘编自田兵权《简议中国城市的近代转型》

(1)依据材料一概述晚清时期北京城市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前期北京城市近代化水平较低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中国城市转型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城市的近代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1)特点:政治功能突出;突出王朝尊严和统治秩序 商业落后,市民活动空间少 贵族化消费特征明显 经济凋敝,对民生缺乏足够的重视。 原因:属于政治中心,专制和保守势力强大 传统思想和观念根深蒂固 开放程度低,西方文化影响较小 工商业落后 皇权至上观念的影响,无意改善民生。 (2)主要表现: 近代城市功能和城市结构发生变化 城市管理体制发生变化 城市近代化也表现为城市建设(市政基础建设)的近代化 新观念的输入使近代城市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推动作用: 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成为中国城乡进步和近代化发展的样板和带动力量 城市社会结构(社会阶层)的变化,城市新兴阶层产生 新生力量迅速崛起,为进步的政治运动和民主革命积蓄了新的力量 中国社会进步思想和观念的形成,改变着传统的生活方式 冲击着封建等级秩序,提高了社会文明程度,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城市的发展变迁。从晚清时期北京城市的主要特点及其原因、近代中国城市转型的主要表现及其作用等方面来分析。 (1)从材料“北京是权力的象征,核心功能是国家政治管理中心”“体现专制社会的秩序安排”“城市建设仍然停留在中世纪时代”“少得可怜的商业区难以适应发展需求”“消费群体高档化和西洋化”中可以概括出清时期北京城市的主要特点。根据材料“清朝时代的帝都北京是权力的象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北京当时的地位、传统思想的影响、开放程度、工业化水平等方面来分析得出第二小问的答案。 (2)从材料“城市开始从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转向以生产消费功能为主,经济上取得对农村的支配地位。城市社会结构(社会阶层)发生变化”“租界对城市管理体制的变化起着示范引导作用”“城市建设开始注重基础设施和城市规划”“观念的更新是人们消费变化的思想根源。在物质生活领域最先打破等级制,消费走向大众化、平民化。”中可以分析出第一小问的答案。从材料“工商业人口比重增加,工人、士绅、企业家、银行家、记者、商人、买办等构成城市新兴阶层”“增强了市民的公共意识”“城市向开放、多元、快节奏的工业生活方式变迁”“传统的消费格局发生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化”并且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第二小的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理学排斥私心,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以此来压抑个性,压抑人性。李贽则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无私则无心矣。”对李贽这一思想认识正确的是

A. 宣扬私心为以权谋私者张目

B. 肯定私心的合理性以宣扬个人自由

C. 承认私欲膨胀的合理合法性

D. 否定公心以彰显反传统的叛逆精神

 

查看答案

黄宗羲在《原臣》中说:“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任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材料中的主张

A. 有利于缓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 是对君主强化统治弊端的反思

C. 为规范君臣关系提供思想基础

D. 深受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

 

查看答案

在价值层面,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同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一变化说明

A. 社会经济发展与思想文化变化息息相关

B. 明末儒学的发展体现出世俗化为主流

C. 明末儒学家们否定宋明理学的价值观念

D. 儒学从贵族化到世俗化是历史的必然

 

查看答案

据《汉书》记载,汉废帝刘贺因“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而被废黜。但在海昏侯墓(即刘贺之墓)的考古发掘中,却出土了大量包括《论语》《礼记》等内容的竹简木牍,在主椁室还发掘出了一扇绘有孔子像的屏风。这说明

A. 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有价值

B. 历史事实需要不同史料互证

C. 文献资料不能还原历史事实

D. 实物史料可弥补文献史料的局限性

 

查看答案

东汉初年,儒家内部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门户之见日渐加深,各派对儒家经典的解说分歧严重。东汉章帝时,各地名儒齐集洛阳白虎观,讨论五经异同,皇帝亲自参加决断,并颁布了官方典籍《白虎通义》。这表明

A. 古文经学比今文经学的解释更有权威

B. 白虎通义是国家统治思想的理论表述

C. 汉章帝时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受到挑战

D. 白虎观会议消除了儒家学派门户之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