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我国在农副产口收购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收入总额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政府定价的比重分别占到92%、100%和97%。2005年,这些比重分别为1.2%、5.9%和2.7%。有人认为这一变化与1992年改革开放的新举措有关。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当年( )
A. 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 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 提出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 确立了浦东开发的战略部署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团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这一法令说明
A. 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的剥削
B. 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
C. 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
D. 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
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它是
A. A—B段
B. B—C段
C. A—B段
D. D—E段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民族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主要是由于
①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提倡国货”运动
②国家的基本统一
③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④官僚资本的形成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③④
1912~1919年的八年里,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有600多家,新增资本大约13000万元,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其最主要原因是
A. 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B.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C.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推动
D.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1870年以后,因为官员们开始主办工业企业,许多买办商人都被招聘去当官办企业的经理。官员和士绅也纷纷从商,从而扩大了商人队伍。到了1900年,有那么多人亦官亦商,致使经商活动已经变成仕途以外另一个令人尊敬的选择了。”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 民族危机加深 B. 清政府政策的调整
C. 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D. 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