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6年后,明穆宗、明神宗及其辅政大臣都主张实行比较灵活的政策,先后开放海禁。有学者认为由于海禁的开放,刺激了私人海上贸易的发展与繁荣,所谓“倭患”也就烟消云散了。这表明
A. 明王朝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
B. 明朝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
C. 海禁是倭寇猖獗的原因之一
D. 倭患解除促使海禁政策瓦解
有学者指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城市人口比例最高的一个时代,北宋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20.1%,南宋则高达22.4%。人口向城市的集聚,这一现象
A. 使城市的生活环境恶化
B. 导致农村劳力相对缺乏
C. 推动了坊市界限的打破
D. 刺激农村商品生产发展
西汉初年,贾谊重申周礼的重要性,对文帝提出“定礼制”,即对同姓王在制度、名号、衣饰、器物等方面提出具体的礼制来标示人们的等级身份。这一主张
A. 希望汉代重建西周的制度
B. 使儒学成为国家正统思想
C. 意在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威
D. 成为汉初政局动荡的根源
1926年,王国维先生作《桐乡徐氏印谱序》指出,近代出土的兵器、陶器、玺印、货币等古物上的六国文字(见下图)与殷周的古文、秦国的文字和秦统一后的小篆不同,这实际是那时当地的通用文字。这反映出
A. 小篆是战国时期各国通用文字
B. 战国文字存在多元化发展现象
C. 夏商周历史都有传世文献可证
D. 战乱导致了部分区域文明消失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重创了资本主义经济。
(1)这次经济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面对危机,胡佛政府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
(2)罗斯福新政首先从哪一行业入手整顿?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
(3)面对危机,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体现了哪一经济理论?从而使得资本主义迎来了什么样的新时期?
(4)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有哪些新变化?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明上河图》
材料二 18—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份 | 1750 | 1801 | 1851 |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 21.0 | 27.5 | 51.0 |
——摘自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三 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总的看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1949-1957年,是城市化起步发展阶段;(二)1958-1965年,是城市化的不稳定发展时期;(三)1966—1978年,是城市化停止发展时期;(四)1978年至今,是城市化的稳定快速发展时期。
——国家统计局《新中国50年系列分析报告之三》
材料四 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现代史》
(1)从经济的角度,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第(四)阶段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四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