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A. 西周
B. 春秋战国
C. 唐代
D. 宋代
(2018年江苏单科历史2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晚年在患病休养期间,一直坚持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从1921年起,列宁对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发生了重大改变。列宁指出,在农村还没有实行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之前,决不能过早地提出向农村推行共产主义目标。共产主义与商业并非“风马牛不相及”。在大机器工业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商业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国营企业要进行严格的经济核算,改变不讲核算、不要利润的情况。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期间,要健全货币,整顿货币流通,恢复财政信贷制度,使货币为过渡时期的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要掌握市场规律,以此制定经济措施,来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
——摘编自季正矩《列宁传》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概括列宁关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列宁关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危机爆发。在危机解决过程申,美国竭力主张动用武力。苏联由于国內局势以及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减弱等原因,在危机不断恶化的形势下仍企望出台阿拉伯范围解决危机的方案,反对使用军事力量。最终美国以联合国多国部队名义对伊拉克发动了海湾战争并迅速取得胜利。海湾战争的胜利不仅使美国进一步控制了西方能源的生命线,还使美国与其他阿社伯国家的关系得到改善。美国从以往的在阿以冲突中偏袒以色列的单一角色转变为整个中东事务的主导者,而苏联则从力不从心到由对手转变为合作伙伴,这标志着苏联同美国争夺中东历史的结束。
——摘编自史朝军《冷战时期美苏对中东的争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湾危机爆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剖析海湾战争对国际形势走向的影响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苏联仍然生活在敌对的“资本主义包围之中”,从长远来说,与资本主义持久和平共处是不可能的。……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战争。由此产生的战争有两类:两个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和他们对社会主义世界进行干涉而发动的战争。妄图逃避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的精明的资本家们,倾向于后一类战争。
苏联及其在国外的朋友,都必须致力于加深和利用资本主义大国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如果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发展到“帝国主义”战争的地步,那么资本主义国家就必须把这场战争转变为革命起义。
总结起来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狂热的支持他的国家,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上的权威。
我们必须努力教育我们的群众去了解俄国形势的真相。……不能仅由报纸来做这件事,这主要应由政府来干。……我们同他们的利害关系是微乎其微的。在那里我们没有投资要去捍卫,没有确实存在的贸易会丧失,也几乎没有公民要去保护,更几乎没有文化交流要维持。……许多外国人民,至少是欧洲各国人民,他们正在寻求指导。如果我们不给予指导,俄国人肯定会给的。……归根到底,我们在处理苏联共产主义这个问题的时候,可能落在我们头上的最大危险在于我们让自己变得同我们所要对付的人一样。
——摘自1946年2月《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致国务院电报》
(1)根据材料,概括乔治凯南关于美苏关系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乔治凯南的观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艺术作品反映的历史面貌包括三类情况:一类是后代描述前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艺术作品,如历史小说、音乐及舞蹈史诗、历史戏剧及影视片等;一类是历代记述或反映当时人物、事件和社会生活等的艺术作品,随着时代的变迁,成为后代认识前代历史的资料,如历代记述和反映当时人物事件的诗文、书画、音乐、照片等;还有一类是历代描述自然景物等的艺术作品,如写景诗、山水画、花鸟画等,虽非直接记述人物、事件,却也能折射出当时人们的习俗风尚、情趣爱好等。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三“艺术中的历史”
围绕材料,提取一个观点,并给予说明。(要求:观点具体明确,说明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它的变化记录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元元年,高宗又“敕文武官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四品深绯,五品浅绯,并金带;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并银带;八品深青,九品浅青,石带;庶人服黄,铜铁带”。
——《新唐书·车服志》
材料二 在各个通商口岸城市,衣着华丽、不循规制者大有人在……新式学堂里生动活泼的学生装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新式军队也一改过去兵勇时代邋遢的形象,呢制军装映衬出军人威武的英姿;民国以后……衣饰上的平等观念更是得到了法律上的确认。
——苏文生、赵爽《西风东渐——衣食住行的近代变迁》
材料三 19世纪的后三十年西方女性裙子的重心移向后臀,并用堆积的大蝴蝶结和褶裥来增加后部的丰满感,上体的造型则是突出胸部的丰满……塑造出的是既窈窕又丰满、既迷人又端庄的西方美女形象。
——张乃仁、杨蔼琪著译《外国服装艺术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服饰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分析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后期西方女性着装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