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御史大夫在行使行政权时,主要以典章制度为依据,为丞相提供施政建议。这说明秦汉时期的御史大夫
A. 削弱了丞相的权力
B. 未被赋予监察百官之权
C. 协助丞相处理朝政
D. 行使权力时受丞相制约
从战国时代开始,汉字出现了分场合使用的不同书体。一种是祭祀用书体,笔画比较繁琐;另一种是文书行政用的书体,笔画比较简略。据此可知,秦朝所统一的文字是
A. 作为中央集权管理手段的文书行政书体
B. 作为大一统国家象征符号的祭祀用书体
C. 反映皇帝好大喜功而用笔画繁琐的篆书
D. 基于方便推广考虑选择笔画简略的隶书
商纣王有两个同母的哥哥,长兄叫微子启。纣王的父母都想让微子启为太子,但有大臣据理力争,说:生微子启时商纣王的母亲为妾,生纣王时其母为妻,有妻的儿子在,就不能立妾的儿子为太子,虽然母亲是同一个。这位大臣之所以力争的主要目的是
A. 保证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
B. 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C. 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D. 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维护等级制度
按照周代庙制,祖先的宗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超出定制之庙,要择吉日将神主迁入太祖之庙,而其宗庙则被毁弃。此举称为“迁庙”。这说明周代
A. 天子具有绝对权威
B. 祭祀仪式非常严格
C. 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D. 注重维护亲疏贵贱
香港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周代封建”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书中的“封建制度”在我们大陆历史教材的提法是
A. 分封制
B. 封建社会
C. 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制度
学者雷海宗指出:春秋时代的战争都有各种繁文缛节,大国相互之间并无吞并的野心,对小国也多只求服从,不求占领。到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在乎攻灭对方。这种变化说明
A. 分封制进一步崩溃
B. 宗法制崩溃
C. “仁政”思想消失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