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及战后形势的发展,国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及战后形势的发展,国际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两种根本相反的政治路线形成了:一方面是苏联和其他民主国家的政策,目的在于摧毁帝国主义和巩固民主;另一方面是美国和英国的政策,目的在于加强帝国主义和绞杀民主。它们鉴于苏联及新民主主义国家已成为一种障碍……同时也就用新战争的威胁来支持这一运动。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关于国际形势的宣言》

材料二: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材料三: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两种根本相反的政治路线”所产生的影响,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新中国在外交领域内采取了怎样的方针?

(2)材料二反映的现象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中美关系发生了变化,请举例说明。

(3)材料三中两极格局解体的标志是什么?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中国的外交目标是什么?试举一例史实加以说明。

 

 

(1)影响:分别导致了“北约”和“华约”组织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最终形成了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局面。 方针:独立自主(或“一边倒”)。 (2)影响:冲击了两级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史实:尼克松访华(或《中美联合公报》或中美关系正常化)。 (3)标志:苏联解体。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史实: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推动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举办亚太经挤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两种根本相反的政治路线”所产生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一方面是苏联和其他民主国家的政策,目的在于摧毁帝国主义和巩固民主;另一方面是美国和英国的政策,目的在于加强帝国主义和绞杀民主”,并联系所学从“北约”和“华约”组织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局面等方面来回答。联系所学可知,新中国在外交领域内采取了独立自主的方针。 (2)从材料中的“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可以看出,材料二反映的现象冲击了两级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联系所学可知,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3)联系所学可知,两极格局解体的标志是苏联解体。联系所学可知,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中国的外交目标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联系史实加以说明,可以根据教材所学新时期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他们认为感情比理性更可靠,以感情指导艺术和生活,厌弃物质生活而追求精神崇高,把自然看成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东西,把人性的充分发展和发挥作为生活的最高目标。”下列文学作品符合此风格的

A. 《巴黎圣母院》

B. 《安娜·卡列尼娜》

C. 《百年孤独》

D. 《母亲》

 

查看答案

在中国历史上的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的人从事人文和杜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共到3%到6%。这一状况最可能出现在

A. 洋务运动时期    B. “一五”计划时期

C. 新文化运动时期    D. 改革开放新时期

 

查看答案

为提高全民素质,1985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此次教育改革

A. 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B. 顺应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要求

C. 实现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D.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查看答案

孙中山说:“前代革命如有明及太平天国,只以驱除光复自任,此外无所转移。我等今日与前代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变更。虽经纬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准确的是

A. 蕴含了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精神

B. 与传统革命相区别,赋予了近代革命全新内容

C.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实为三民主义的核心

D. 其思想缘于中国的历史传统与西方的启蒙思想

 

查看答案

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

A. 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 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

C. 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

D. 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