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5年,西方殖民者驾船闯入宁波、定海和天津。1757年,清政府宣布撤销宁波、泉州、松江之海关贸易,“洋船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而东南亚商船则不受影响,中国的海船亦不受地点限制。这说明当时
A. 清政府重视国家安全
B. 西方列强加紧对华侵略
C. 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
D. 中国加强与东南亚联系
宋初皇帝任命或责降官员不当,复制起早诰词的知制诰和中书舍人可以“封还词头”,加以拒绝;皇帝动用内藏库等经费,外延大府寺或户部也有权监督。这说明宋初
A. 官员的地位日渐提高
B. 中央集权制遭到破坏
C. 中枢机构形成了制衡
D. 皇权受到一定的限制
记述 | 出处 |
会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郡国诸侯各务自拊循(注:抚慰)其民。 | 《史记·吴王濞列传》 |
逮文、景五世间,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 |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
吴王濞有豫章铜山,招致天下亡命者以铸钱,东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而国用饶足。 | 《资治通鉴·汉纪》 |
根据上表的历史记述,能够得出的结论是汉初
A. 诸侯国为经济恢复作出贡献
B. 各诸侯国为谋反而积蓄实力
C. 全国各地人口可以自由流动
D. 煮盐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
《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天子听政时,让贵族官员上书谏言;派专人去街头听取平民的意见,史称“国人诽谤”;周王还通过巡狩、监国和诸侯述职了解各地情况,作出决策。这些做法
A. 有利于加强西周中央集权
B. 体现了西周平民政治特点
C. 破坏了西周社会等级制度
D. 为儒家政治理念提供借鉴
梦想成就未来,近代以来,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各种救国梦应运而生,但梦想的实现取决于适宜的条件和不懈的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如是则西洋之民,其尊且贵也,过于王侯将相,而我中国之民,其卑且贱,皆奴产子也。设有战斗之事,彼其民为公产公利自为斗也,而中国则奴为其主斗耳。夫驱奴虏以斗贵人,固何所往而不败?
——选自严复《辟韩》(1895年)
材料二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社会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
材料三 “新年的梦想”
1933年《东方杂志》第30卷第1号封面
——(据范岱年《三十年代的中国梦》)
材料四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费正清《观察中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严复认为“西洋之民”和“中国之民”的是有本质区别的,他所倡导的政治思想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据材料二,概述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及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2)为什么说《东方杂志》进行的“梦想”调查对于了解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中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和“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概括分析其必然性。(任选其中一个梦想来分析)
(3)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什么时期,为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实现第二个“梦想”所采取的措施。
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与中华民族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斗争紧密相连。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情感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 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于1902年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材料三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行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四 日军侵华暴行,没能摧毁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所以爱国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抗日烽火在各地燃烧。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民族,唤起了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新的民族觉醒。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沈祖炜《抗日战争与中国的民族主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南京条约》中丧失的国家主权,由此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析梁启超当时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目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革命取得的主要成果?
(4)据材料概括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民族主义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