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工业。1934年前最高产值曾达27万吨,此后产量显著下降。1947年恢复到16万吨,1948年又跌至13万吨,并被征军用。1934年后该公司经营每况愈下的外因有
①资金少、技术弱、产品竞争力差
②官僚资本的压制和国民政府的内战政策
③日本的经济掠夺
④美国的经济侵略
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②③④
美国学者彭慕兰的著作《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的基本观点是:“1800年以前是一个多元的世界,没有一个经济中心,西方并没有任何明显的、完全为西方自己独有的内生优势;只是19世纪欧洲工业化充分发展以后,一个占有支配地位的西欧中心才具有实际意义。”对比所学的知识,本书意在
A. 批判在中西比较史研究中的“西欧中心论”模式
B. 解释西欧能够率先走出中世纪的主要原因是具有内生优势
C. 强调19世纪工业革命在欧洲的充分扩展使西欧处于世界的中心地位
D. 说明是1800年左右而非1500年左右是欧洲和东亚社会在走向现代经济历程中的大分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解散财阀,资本占有结构出现明显变化。表2为日本不同所有者的股票分布状况(%)。
表2
所有者 | 政府和公共机关法人 | 金融机关 | 其他国内法人 | 外国法人 | 个人 | 其他 |
1950年 | 3.2 | 12.6 | 11 | 0 | 61.3 | 11.9 |
1960年 | 0.2 | 23.1 | 17.8 | 1.1 | 46.3 | 11.5 |
1969年 | 0.3 | 32.2 | 21.3 | 3.2 | 40.1 | 2.9 |
对其解读有误的是
A.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
C.金融机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D.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
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涨”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这种现象主要表明
A. 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出现不可避免
B.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的凯恩斯主义开始失灵了
C. 此时西欧和美国缺乏经济增长点的实体经济
D. 欧美发达国家在能源结构上对石油依赖性过大
有学者将罗斯福的经济理论概括为:“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运营,并不总是有利于、并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有必要,这种运营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对上述这一概括性评语中的关键词理解错误的是
A. “应当保留”指保持资本主义
B. “经济的运营”指市场经济机制
C. “改进和补充”指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
D. “普遍福利”指建立“福利国家”
1935年5月27日,由于最高法院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连带把该法中有关劳工权力的第七条第一款也加以废止,这激起了工会组织的激烈抗议,对罗斯福的劳工政策也是一个严重打击。在罗斯福的坚决要求下,国会很快采取行动,6月27日,通过了《全国劳工关系法》。这说明
A. 执政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B. 分权制衡的原则有所改变
C. 社会财富再分配稍显公平
D. 联邦政府和总统权力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