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在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研究中指出:“所谓分权制衡是双向互动的。揆诸参议...

有学者在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研究中指出:“所谓分权制衡是双向互动的。揆诸参议员之本意,大概是想操政治上之主动,制人而不受制于人。殊不知这种做法却因与其鼓吹的分权制衡理论不相吻合,不但不能能收限制行政首脑之效,反而授人以柄,引起反对派的激烈反对。”作者旨在强调

A. 该法在政体设计上存在缺陷

B. 革命派内部存在着分歧

C. 行政权有效的制约了立法权

D. 政体的选择是因人立法

 

A 【解析】 从材料中的“殊不知这种做法却因与其鼓吹的分权制衡理论不相吻合,不但不能收限制行政首脑之效,反而授人以柄,引起反对派的激烈反对”等信息来看,说明该法在政体设计上没有做到分权制衡的双向互动,存在缺陷。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涉及革命派内部对于《临时约法》的态度,排除B项;《临时约法》试图通过责任内阁制实现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而不是行政权制约立法权,排除C项;材料指出政体设计的缺陷不是从“因人设法”的角度,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农学最为发达的时期,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农书的增加,在数量上全面超越了以前各个历史时期。《救荒本草》等应用植物学著作的产生是明清农学发展的又一特点,这些著作不仅对野生可食植物的形态、功效、食用方法进行详尽的描述,还配以图画,方便辨识利用。这反映了当时

A. 政府重视科学研究

B. 人地矛盾突出

C. 经世致用思潮盛行

D. 运税制度改革

 

查看答案

下表是汉至明南北方户数的变化

 

时代

北方户数

南方户数

南方户数占总户数比重(%)

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

965万

111万

10.3

唐(天宝元年,742年)

493万

257万

34.3

宋(元丰三年,1080年)

459万

830万

64.4

明(隆庆六年,1572年)

344万

650万

65.4

 

 

表呈现的史实表明

A. 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B. 南方生产力水平更发达

C. 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

D. 北方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查看答案

《后汉书·宦者列传》中记载:“东汉自和帝利用宦者诛除外戚窦宪,对郑众封侯信任”。此后“孙程定立顺之功,曹腾参建桓之策,续以五侯合谋”,皆由宦者决定政局。这表明

A. 皇帝在与外戚的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

B. 皇帝惟有借助宦官势力才能把控政局

C. 宦官干预朝政的制度化、合法化

D. 宦官专权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

 

查看答案

吉祥图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始于商周,发展于唐宋,鼎盛于明清。通常以纹、谐音以及文字来表示。如图7,利用“猴”同“侯”同音,“枫”同“封”同音,以示寓意。“封侯挂印”反映了

 

 

A. 中国人表达情意委婉含蓄的特点

B. 西周时期周天子分封诸侯的景象

C. 追求身居髙位,廉洁奉公的价值取向

D. 中国古代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传统

 

查看答案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末政改大事记

1898年6月,光绪皇帝宣布变法,任命康有为参赞新政,颁发了提倡官民上书议事,裁汰不必要的官员等。戊戌政变后,政改措施均被废弃;

1901年初,清廷正式颁布新政上谕。

1905年,清政府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1906年,清政府颁布《仿行立宪上谕》,“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

1908年,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23条,规定皇帝有至高无上的大权。

1911年,清政府裁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制,庆亲王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改革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清末实行新政改革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