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已经进入一个生活富足的时代,在白人中产阶级中流行的理想生活是:男人到市区工作,女人则在郊区的房子里照看孩子和料理家务。“任何试图跨越这个理想边界的想法,就常常理解为反常或共产主义行为”。1957年,随着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的出版,背起行囊,驾车上路,不问目标,只为“在路上”,成为二战后美国“垮掉一代”的宣言。这反映了
A. 美国政府鼓励民众追求自由和平等
B. 美苏争霸带来的恐慌和绝望
C. 二战后美国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D. 现代主义对理性生活的向往
近代欧美国家的税收理念大多经历了从“税收法定主义”到“税收宪政主义”的演变,即从征税的权力基本控制在议会里,议会通过立法的形式规范征税的各项内容,转变为必须对代议机关的征税权进行宪法上的限制。这表明欧美国家
A. 宪政制度的完善
B. 征税程序严格化
C. 否定了议会至上
D. 税收立法民主化
有学者指出,16世纪“随着欧洲逐渐被划分成一些中央集权的政治单位和宗教单位,大学丧失了它们一贯具有的国际性。他们变成了地区性的中心,为它们坐落在其版图内的国家服务。这反映了当时欧洲
A. 民族国家崛起推动大学世俗化
B. 文艺复兴推动地方教育兴起
C. 宗教改革使大学丧失学术自由
D. 人文主义冲击教会学校教育
公元前4世纪的雅典财政紧张,每当战争发生时,经常征收财产税。于是按照财产多少、能力大小分享政治权力的理论再度抬头。富人不愿承担公益捐献,宁可把钱投到海里;而穷人掌权后、不以分享富人财富为满足,必欲剥尽其财产而后快。这反映当时雅典
A. 人文精神缺失
B. 城邦财富外流
C. 公民意识崩塌
D. 贫富分化加剧
1979年7月1日,中美签订贸易关系协定。1990年底,美国在各国来华投资中居首位。1991年,中美双边贸易额增长到142亿美元,比1979年增长近五倍。1978年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国成为日本对外投资的重要市场。1988年,日本在中国投资兴办三资企业共654家,协议总额21.94亿美元。这表明
A. 外交政策的调整利于经济建设
B. 中国外交全面非意识形态化
C. 美国、日本资本的新一轮扩张
D. 中国的发展严重依赖于外国
1937年初,著名军事家蒋百里的军事论著集《国防论》出版,有学者将其对日战略归纳为:中国对日不惧鲸吞,乃怕蚕食,故对日不应步步后退、而要主动地实施全面抗战;以空间换时间,通过时间消耗拖垮日本。据此可知
A. 日本进攻核心区以瓦解中国的战争意志
B. 日本速战速决的战略更具威胁性
C. 全民族抗战可使日军陷入长期战争泥潭
D. 伟大的军事家可以预见战争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