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美国城市化发展十分迅速,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大量集中给城市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題。马萨诸塞州卫生局在其报告中谈到该州河流被严重污染,已经不透合作为家庭用水供应。这份报告所反唤的情況,在19世纪美国的大多敬城市中都是存在的,水体污染往往是戒病流行的根本原因。为了创造卫生、健康的城市环境,市政官员、专业技术工程师、改革积极分子和普通市民联合起来,为解决城市河題进行了不努力。1888年,普罗维登斯组建了第一座市立的细菌学实验室。5年后,纽约市引进了巴氏消毒法。到1910年,过1000万的美国城市居民用上了消毒过滤的水,使得紐约、费城、波士赖死亡率至少下降1/5。除由市政修建统一的下水道工程之外,19世纪80年代,环卫工程师们利用化学成生物的最新成果发明了污水处理方法。这些努力的结果就是城市规划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1908年11月,芝加哥市议会通过了城市規划,并授权市长組织一个委员会条研究和推动这一规划。此后,市規划渐得到每一个城市的重視。
——摘编自刘敏《19世纪美城市环境卫生问題和对策》
材料二 中国近代城市承古代城市而来,其基础设施建设很难适应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欧美传教士深感中国城市公共卫生问題严重。传教医生认为”对于引起疾病的神秘因素的恐惧也勢必成为基督教进步的障碍”。因此,他们将传教事业与公共卫生工作联系在一起,取得突出成效的领域有:预防天花的种牛痘技术的推广:眼病的防治:对鼠疫等流行病的预防宣传和治疗。租界等外国人居住集中的地区,则成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先行地区。上海租界自成立之初,就逐步完善市政建设,建立公共卫生制度。到20世纪初年,地方自治运动兴起,上海租界有关公共卫生的管理条例都被搬至华界。辛亥革命后,大批海外留学生回国,带来了先进的卫生知识与疾病预防的新思想,1916年成立中华卫生教育会,先后在北京、杭州等5个城市开展卫生运动。从总体上说,在民国年间多数城市都设立了专门管理公共卫生的卫生局,公共卫生事业都有所发展,但北京、南京和沿海沿江通商口岸较好,内地城市較差。现代医学的提倡者们主张大力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但他们攻击传统中医知识是不科学的和迷信的,使中西医关系紧张。
——摘编自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瀘》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美国与中国城市环境卫生事业发展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已经进入一个生活富足的时代,在白人中产阶级中流行的理想生活是:男人到市区工作,女人则在郊区的房子里照看孩子和料理家务。“任何试图跨越这个理想边界的想法,就常常理解为反常或共产主义行为”。1957年,随着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的出版,背起行囊,驾车上路,不问目标,只为“在路上”,成为二战后美国“垮掉一代”的宣言。这反映了
A. 美国政府鼓励民众追求自由和平等
B. 美苏争霸带来的恐慌和绝望
C. 二战后美国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D. 现代主义对理性生活的向往
近代欧美国家的税收理念大多经历了从“税收法定主义”到“税收宪政主义”的演变,即从征税的权力基本控制在议会里,议会通过立法的形式规范征税的各项内容,转变为必须对代议机关的征税权进行宪法上的限制。这表明欧美国家
A. 宪政制度的完善
B. 征税程序严格化
C. 否定了议会至上
D. 税收立法民主化
有学者指出,16世纪“随着欧洲逐渐被划分成一些中央集权的政治单位和宗教单位,大学丧失了它们一贯具有的国际性。他们变成了地区性的中心,为它们坐落在其版图内的国家服务。这反映了当时欧洲
A. 民族国家崛起推动大学世俗化
B. 文艺复兴推动地方教育兴起
C. 宗教改革使大学丧失学术自由
D. 人文主义冲击教会学校教育
公元前4世纪的雅典财政紧张,每当战争发生时,经常征收财产税。于是按照财产多少、能力大小分享政治权力的理论再度抬头。富人不愿承担公益捐献,宁可把钱投到海里;而穷人掌权后、不以分享富人财富为满足,必欲剥尽其财产而后快。这反映当时雅典
A. 人文精神缺失
B. 城邦财富外流
C. 公民意识崩塌
D. 贫富分化加剧
1979年7月1日,中美签订贸易关系协定。1990年底,美国在各国来华投资中居首位。1991年,中美双边贸易额增长到142亿美元,比1979年增长近五倍。1978年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国成为日本对外投资的重要市场。1988年,日本在中国投资兴办三资企业共654家,协议总额21.94亿美元。这表明
A. 外交政策的调整利于经济建设
B. 中国外交全面非意识形态化
C. 美国、日本资本的新一轮扩张
D. 中国的发展严重依赖于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