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图反映了一个王朝的政治制度,这个王朝是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下图反映了一个王朝的政治制度,这个王朝是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C 【解析】 从图中分封的诸侯国的名称可判断出是周朝的分封制;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所以材料反映了宗法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它维系了分封制,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它们体现了西周政治制度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结合的鲜明特点。故答案为C项。A项,夏朝没有鲁、燕、齐等封国,排除;B项,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排除;D项,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吕思勉(1884年——1957年)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他学贯中西,治史严谨,一生著述宏富,其中最为突出的成就是他在中国通史学科建设上的开创性贡献。1923年出版的《白话本国史》,采用白话文撰写的方式,叙述了上起远古时代,下迄1922年的中国历史。吕思勉认为其书独特之处在于:“颇有用新方法整理旧国故的精神……现在读史,自然和从前眼光不同,总得在社会进化方面着想。”1940年出版的《吕著中国通史》,适应了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成为“孤岛”时大学教学的需要。吕思勉说“颇希望读了的人对于中国历史上重要文化现象,略有所知,因而知现状的所以然,对于前途可以预知推测,因而对于我们的行为可以有所启示。”《吕著中国通史》分上下两册,上册分门别类地叙述中国文化史,下册按时间顺序叙述中国政治史,其创新之处在于吸收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和典志体的优点而成功糅合于一体,使读者既能对社会文化现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又能把握历史发展的大势。

——摘编自刘永祥《吕思勉与历史编纂的新探索》等

(1)根据材料,概括吕思勉通史著作编撰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吕思勉通史著作编撰风格形成的原因。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甲午战争后,日本为报以俄国为首的“三国干涉还辽”之仇,曾于1905年发动日俄战争,苏联对此心怀怨恨。1931年日本对华侵略扩张,不仅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也将威胁到苏联远东地区的安全。1936年12月,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矛头直指苏联。1937年5月张伯伦在英国上台后,全面推行以妥协退让,嫁祸于人为特征的绥靖政策,其他欧美国家亦步亦趋,纵虎为患。因此,苏联不可能指望得到他们的任何帮助。华北事变给中国带来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卢沟桥事变后,国民政府要求苏联参战的愿望曰益迫切,甚至把苏联参战与否看作是中国抗战胜败的一个关健因素。1937年8月21日,苏联与中国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以条约形式确定援华制日政策。苏联援华条件是,国民党必须停止内战和任何敌视中共的行动。至1939年,苏联提供援华贷款总额达2.5亿美元,苏联的武器和军备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同时苏联还向中国派出大批军事专家和飞行员,当时受过苏联顾问教官训练的中国军人达9万以上。1937—1941年,先后有2000余名苏联空地勤人员在中国工作过,其中有700名飞行员在中国轮流作战。

——摘编自赵士国《抗日战争时期苏联对华政策解读》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苏联制定援华制日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援华制日政策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从春秋战国到唐代,封建国家依照人口征收赋税额度远远超过依照财产(主要是土地)征收赋税的额度。所以国家通过户籍制度来控制人丁和土地,把农民牢固地控制在土地上以实现对农民的赋役剥削。而地主阶级的发展正是要从国家的编户齐民中不断地分割人丁,以满足自己对农民的剥削。由于国家不承认租佃关系,佃农亦须承担国家赋税徭役,佃农用逃避户籍登记、违法迁徙等做法来逃避国家的赋役剥削。加之佃农的政治社会地位一直没有得到确立,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恶性发展,豪强地主拥有大量私属和奴婢,瓦解了封建统一国家存在的社会基础。北宋建立之后,统治者对户籍制度做出了重大的改革: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居民户口;又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与“客户”;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在户籍上明确了佃农的法律地位,以客户的独立身份登入国家户籍,取得了合法的政治身份和社会地位,认可了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的合法性。

——摘编自姜婷婷《宋代户籍制度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户籍制度改革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发展阶段

 

阶段

概况

1983年——1997年

1983年国家同意广东试点内地居民赴港探亲旅游,拉开了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序幕。1987国家旅游局批准丹东市对朝鲜开展“一日游”,标志边境旅游的正式开始。1990年10月中国政府允许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但当时的旅游目的地仅限于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三个国家。国家严格控制出游活动的期限。

1997年——2002年

“港澳游”名额限制放宽,出境手续办理更加便捷,亲属担保费用废止。边境旅游目的地扩大到几乎所有的边境省区,开放的边境旅游目的地国家有俄罗斯、朝鲜、蒙古、越南等国家。此外,在境外的时间不断延长,逐渐扩展到“三日游”、“八日游”。2000年,中国出境旅游人口数第一次超过1000万。

2002年

——至今

2003年,港澳“自由行”全面开展。出国旅游限制得到很大程度地放宽,出国旅游全面展开。到2005年底,经中国政府批准并与有关国家达成协议的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已经达到100多个国家。

 

 

——摘编自徐晓颖《中国出境旅游人口规模的增长、原因及发展趋势》

 

表能够反映我国出境游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美国城市化发展十分迅速,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大量集中给城市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題。马萨诸塞州卫生局在其报告中谈到该州河流被严重污染,已经不透合作为家庭用水供应。这份报告所反唤的情況,在19世纪美国的大多敬城市中都是存在的,水体污染往往是戒病流行的根本原因。为了创造卫生、健康的城市环境,市政官员、专业技术工程师、改革积极分子和普通市民联合起来,为解决城市河題进行了不努力。1888年,普罗维登斯组建了第一座市立的细菌学实验室。5年后,纽约市引进了巴氏消毒法。到1910年,过1000万的美国城市居民用上了消毒过滤的水,使得紐约、费城、波士赖死亡率至少下降1/5。除由市政修建统一的下水道工程之外,19世纪80年代,环卫工程师们利用化学成生物的最新成果发明了污水处理方法。这些努力的结果就是城市规划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1908年11月,芝加哥市议会通过了城市規划,并授权市长組织一个委员会条研究和推动这一规划。此后,市規划渐得到每一个城市的重視。

——摘编自刘敏《19世纪美城市环境卫生问題和对策》

材料二  中国近代城市承古代城市而来,其基础设施建设很难适应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欧美传教士深感中国城市公共卫生问題严重。传教医生认为”对于引起疾病的神秘因素的恐惧也勢必成为基督教进步的障碍”。因此,他们将传教事业与公共卫生工作联系在一起,取得突出成效的领域有:预防天花的种牛痘技术的推广:眼病的防治:对鼠疫等流行病的预防宣传和治疗。租界等外国人居住集中的地区,则成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先行地区。上海租界自成立之初,就逐步完善市政建设,建立公共卫生制度。到20世纪初年,地方自治运动兴起,上海租界有关公共卫生的管理条例都被搬至华界。辛亥革命后,大批海外留学生回国,带来了先进的卫生知识与疾病预防的新思想,1916年成立中华卫生教育会,先后在北京、杭州等5个城市开展卫生运动。从总体上说,在民国年间多数城市都设立了专门管理公共卫生的卫生局,公共卫生事业都有所发展,但北京、南京和沿海沿江通商口岸较好,内地城市較差。现代医学的提倡者们主张大力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但他们攻击传统中医知识是不科学的和迷信的,使中西医关系紧张。

——摘编自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瀘》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美国与中国城市环境卫生事业发展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