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代泰州学派的代表何心隐《寡欲》载:“寡欲,以尽性也。尽天之性以天乎人之性,而味...

明代泰州学派的代表何心隐《寡欲》载:“寡欲,以尽性也。尽天之性以天乎人之性,而味乃嗜乎天下之味风味。而色,而声,而安佚,乃又偏于欲之多者之旷于恋色恋声,而苟安苟逸已乎?凡欲所欲,而若有所节,节而和也,自不戾乎欲于欲之多也,非寡欲乎?”该观点

A. 超越了程朱理学的范畴

B. 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C. 主张有节制地释放人欲

D. 表达了新兴阶级的诉求

 

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何心隐认为“寡欲”是一种自然人性论,反对程朱理学关于“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主张有节制地释放人欲,排除A,C项正确。何心隐主张有节制地释放人欲,在当时不可能动摇儒学的正统地位,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何心隐代表新兴阶级,他也是儒家代表,而不是新兴阶级代表,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多以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为主,到唐代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绝大部分只写官衔。墓志署名的变化反映了

A. 宗法意识的淡薄

B. 考试入仕的开始

C. 三省六部制的影响

D. 特权垄断的削弱

 

查看答案

西周的官僚制度已相当完备,官僚机构庞杂,职官名目繁多。据统计,仅西周铜器铭文中提到的各类职官就有213种之多。周王室的官僚机构分为两大系统,即卿事寮和太史寮。此外,王室还设有掌管周王衣食住行的宫廷内官。这反映了西周

A. 官僚政治的形成

B. 国家机器逐步完善

C. 分封制逐渐成熟

D. 宗法制度渐趋完备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石勒(274-333年),羯族人,于319年建立后赵政权。在位期间,他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吸纳汉族士族成立“君子营。”,规定“不得侮易衣冠华族”,中原的世家大族纷纷出仕后赵;实行租税制,停止以前“收掠野谷”的掠夺方式,重视安抚流人,减轻编户齐民的田租户调,常常遣使“循行州郡,核定户籍,劝课农桑”;鼓励生产,“农桑最修者,赐爵五大夫”;于“郡国立学官,每郡置博士祭酒一人,弟子一百五十人”,供汉族地主子弟入学,成绩优异者,推荐至朝中或地方任职。石勒的这些举措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据邓乐群《北魏统一中原前十六国政权的汉化先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石勒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石勒改革的意义。

 

查看答案

    材料  卡拉斯是法国一名颇富声誉的商人,虔诚的加尔文派新教徒。1761年10月,他的儿子安东尼突然吊死在自家门框上。传闻安东尼曾想放弃断教信仰,改信天主教,是卡拉斯一家人“谋杀”了安东尼。大批天主教民众群情激愤,纷纷指控卡拉斯一家。案件落到一个狂热的天主教法官手中,法院在没能拿出有效证据的情况下,宣判卡拉斯有罪:处以车裂,家产没收,1762年执行。

其时,伏尔泰正流亡于日内瓦。他意识到这是一场宗教迫害,便立刻着手为卡拉斯平反。经过努力,巴黎高等法院撤销了对卡拉斯案的判决。1765年,枢密院正式为卡拉斯一家恢复声誉,法国国王赐予卡拉斯夫人丰厚的体恤金,卡拉斯一家人重获自由。整个欧洲为之震动,人们称伏尔泰为“卡拉斯的恩人”。

——摘编自萧瀚《神圣的辩护:评伏尔泰为卡拉斯辨护》

结合欧洲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卡拉斯冤案及其平反”中选取一个角度展开分析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漕运是关系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重要因素,是王朝权力中心得以生存和运行的物质输送线和生命线。漕运线路方向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秦汉时期,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朝廷逐渐把漕运重点放在南方。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转变为由东南而西北。元、明、清三朝,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而至北。元代海运、河运并行,以海运为主。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后,重开会通河,依托京杭大运河,停止海运。由于运河淤塞,1901年清政府废止漕运。

——摘编自吴琦《中国古代漕运空间变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北美大陆东海岸的纽芬兰岛;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北美洲最大半岛)。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17世纪初,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西欧人还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1642~1643年,荷兰的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漕运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人寻找新的海运航线的背景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5世纪中西方经济发展方式的差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