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天义认为当今史学界研究历史关注“物品传播折射地域文化异同,河网分布影响经济景观,生态保护表象下隐藏皇权强化”。材料强调的是
A. 新见史料使历史“重写”
B. 新史观研究已取代传统史学
C. 新视角为史学研究注入活力
D. 跨学科研究催生新史学学科
秦代乡里制度逐渐定型,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乡里组织拥有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婚丧祭祀等职权。这反映出秦代
A. 农村基层实行地方自治
B. 皇帝直接掌握了乡官的任命权
C. 乡里属于社会经济组织
D. 乡里组织兼有行政与宗法职能
有学者指出,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变革围绕“国君通过对官员的任免和监督以加强权力的统一和集中”“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来加强中央集权”“国君掌握兵权和军权以保障国君的权力和地位”等方面进行。这说明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
A. 使君主专制集权制度在全国建立起来
B. 以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体制
C. 为建立专制集权体制进行了多方准备
D. 导致贵族分封体制开始走向崩溃
郡守与县令都只是朝廷派遣下来的“命官”。这些官僚们在指定的辖区内只能行使“有限委托”的行政管理权。同时,所有的官员都必须无条件地接受皇帝的监督和处置。由此可见,郡县制的实行
A. 适应了集权政治的需要
B. 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C. 完善了秦朝的官僚体系
D. 激发了官员们的积极性
台湾学者许悼云评价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该论断强调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A.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 君主专制和官员任期制相结合
C. 官僚政治开始取代贵族政治
D. “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西周时期的学校实行“六艺”教育,所谓六艺是礼(礼仪规范)乐(举行各种仪式时的音乐舞蹈)射(射箭)御(驾车)书(书写)数(计算),其中礼、乐是核心,而教师则由政府中的礼官和乐官及军队中的高级军官担任。上述西周时期的教育反映了
A. 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
B. 具有学在民间的特点
C. 体现出鲜明的等级色彩
D. 教学内容以儒学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