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二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赢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由此可知
A. 汉代庄园本质是一种地方割据
B. 庄园经济的自给自足程度高
C. 均田制下农耕生产水平有进步
D. 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很发达
如图是关于秦汉时期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该图客观上反映了该时期
A. 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B. 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
C. 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
D. 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
下表为据《汉书·食货志》简编而成的《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该表信息主要反映出西汉
项目 | 数量 | 备注 | ||
收入 | 粮食 | 8500 | 折算为货币后的大致值 | |
支出 | 赋 | 田租(上缴实物) | 283 | 同上 |
算赋和口赋(上缴货币) | 406 |
| ||
役 | 兵役和徭役 | 2300 | 除部分兵役必须亲身应役外,其余可亲身应役或上缴货币代役,2300钱为代役的货币数量 | |
日常 | 食 | 4918 | 据战国比例推算 | |
开支 | 衣 | 2732 | 同上 | |
祭祀等仪式 | 300 | 以战国数据为参考 |
A. 小农经济的根基脆弱
B. 耕织结合的经营方式
C. 生活成本的居高不下
D. 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漕运线路由秦汉时期的东西向呈现出东南、西北向的变动。宋元明清时期,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漕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A. 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B. 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
C. 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
D. 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
汉代班固在《白虎通义》中曾这样记载神农发明农业:“古之人民皆食兽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同时,汉代的很多画像石也有类似的内容(如下图)。据此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汉代神农画像石
A. 神农教民劳作的观念在汉代比较盛行
B. 中国古代农业是人民群众发明的
C. 文献与考古结合证明了神农确有其人
D. 汉代的农业生产仍然以耜耕为主
下面是某学者将秦汉官吏享受特权方面的不同所做的比较表。由此可知,汉代
A. 官僚机构日益完善
B. 官吏违法现象较多
C. 政治容易走向腐败
D.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