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是研究秦代历史的重要考古材料。根据竹简中《秦律》的记载,秦朝服徭役有工钱、配发衣服、有农忙假,冬季减免工作量的1/3。这与有些中国古代官方史书的“暴秦说”产生了矛盾。这一现象说明了
A. 历史事实虽然客观但却无法真正获知
B. 竹简中的记载比后代史书的记录更可靠
C. 考古学的唯一使命是证实史实的真伪
D. 考古发现有助于增进人们对历史的认识
董仲舒主张:“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 皇帝有时要依天行事
B. 天意与人事没有联系
C. 皇帝的权力来自人民
D. 儒家试图用天来约束皇权
下表先秦秦汉思想家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据此可知
观点 | 出处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老子》 |
“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 | 《庄子·达生》 |
“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
A. 天人合一思想的大致形成过程
B. 儒道两派的思想主张基本一致
C. 古人已经注意到环境污染问题
D. 思想家都有维护君主专制愿望
钱穆《中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西汉)凡属政府成员,皆需太学出身,或是由太学生服务地方政府为吏之双重资格为出身。此等人,皆经政府之教育与选择。”以下选项中,与上述材料涉及的史实不符的是:
A. 儒家思想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儒学地位上升
B. 儒学教育培养的人才为维护专制统治服务
C. 太学是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D. 入太学就读的机会被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
殷人凡遇征战、田猎、疾病、行止等,都求之于神,以测吉凶祸福。周人认为天之好恶与人之好恶一致,天命与人事息息相通。春秋时期,“天”已经开始从超验的神的地位下降到了现实世界。这些变化表明春秋时期
A. 政治制度中的神权色彩消失
B. 儒家天命观思想影响很深远
C. 天人关系的重心发生了变化
D. 出现贵贱、主从的人伦关系
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写道:“儒家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作者所指儒家思想强调
A. “仁”和“仁政”
B. “民贵君轻”
C. 礼仪和社会责任
D. “有教无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