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宣帝承六世之基业,励精图治开创了国力强盛、四夷宾服、经济繁荣、民生富庶的局面,...

汉宣帝承六世之基业,励精图治开创了国力强盛、四夷宾服、经济繁荣、民生富庶的局面,故史家称之为“孝宣之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66年,宣帝下诏:“吏或营私烦扰,不顾厥咎,朕甚闵(悯)之。盐,民之食,而贾咸贵,众庶重困,其减天下盐贾。”针对“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无)立锥之地”的现象,先后三次诏令把豪强徙往平陵、杜陵等地,而后将其土地或充为公田,或配给无地、少地的贫民。还把国家苑圃或郡国的公田,借给少地或无地的贫民耕种,使他们尽可能地摆脱地主的控制,重新变为国家的编户。后又对遭受旱灾、地震、疾病的地区,免除三年的租赋。公元前67年,他下令降低一直很高的盐价,减轻老百姓过重的负担。

材料二  汉宣帝坦言郡太守是辅助天子治国理民的关键所在,是“吏民之本”,如果时常调动变易就不会被其属下尊重,上下难以相安;如果实行“久任”制,百姓知其将长时期在职,就不敢欺罔上司,自然就会“服从其教化”。对治理地方确有优异政绩的郡太守,汉宣帝常用的奖励办法是:颁布玺书嘉奖勉励;增加俸禄;赏赐金钱若干。公元前67年,汉宣帝在朝廷增加了四名廷尉平一官,专掌刑狱的评审和复核,并设置了治御史以审核廷尉量刑轻重。公元前66年,又下诏废除了首匿连坐法,并下令赦免因上书触犯他名讳的人。他还先后多次下诏,大赦天下。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二,概括“孝宣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汉朝实施的“盐铁官营”政策。

 

 

(1)经济上:政府整顿官营工商业,打击官吏徇私枉法行为;注重解决土地兼并问题,采取轻徭薄赋方针。政治上:实行“久任”制,维持地方稳定;重视司法监察,减轻刑罚。汉宣帝励精图治。 (2)积极作用:盐铁官营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打击富商大贾哄抬物价牟取暴利,有利民生;控制豪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改进与推广先进技术(如冶铁业的发展)。消极作用:不利于民营工商业的发展,易滋生腐败,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统治秩序。 【解析】 试题(1)本题材料提到,先后三次诏令把豪强徙往平陵、杜陵等地,而后将其土地或充为公田,或配给无地、少地的贫民。还把国家苑囿或郡国的公田,借给少地或无地的贫民耕种,使他们尽可能地摆脱地主的控制,重新变为国家的编户。后又对遭受旱灾、地震、病疾的地区,免除三年的租赋。公元前67年,他下令降低一直很高的盐价,减轻老百姓过重的负担。对治理地方确有优异政绩的郡太守,汉宣帝常用的奖励办法是:颁布玺书嘉奖勉励;增加俸禄;赏赐金钱若干。公元前67年,汉宣帝在朝廷增加了四名廷尉平一官,专掌刑狱的评审和复核,并设置了治御史以审核廷尉量刑轻重。公元前66年,又下诏废除了首匿连坐法,并下令赦免因上书触犯他名讳的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宣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有经济上:政府整顿官营工商业,打击官吏徇私枉法行为;注重解决土地兼并问题,采取轻徭薄赋方针。政治上:实行“久任”制,维持地方稳定;重视司法监察,减轻刑罚。 (2)本题材料提到,“吏或营私烦扰,不顾厥咎,朕甚闵(悯)之。盐,民之食,而贾咸贵,众庶重困,其减天下盐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实施的“盐铁官营”政策积极作用:盐铁官营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打击富商大贾哄抬物价牟取暴利,有利民生;控制豪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改进与推广先进技术(如冶铁业的发展)消极作用:不利于民营工商业的发展,易滋生腐败,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统治秩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是研究秦代历史的重要考古材料。根据竹简中《秦律》的记载,秦朝服徭役有工钱、配发衣服、有农忙假,冬季减免工作量的1/3。这与有些中国古代官方史书的“暴秦说”产生了矛盾。这一现象说明了

A. 历史事实虽然客观但却无法真正获知

B. 竹简中的记载比后代史书的记录更可靠

C. 考古学的唯一使命是证实史实的真伪

D. 考古发现有助于增进人们对历史的认识

 

查看答案

董仲舒主张:“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 皇帝有时要依天行事

B. 天意与人事没有联系

C. 皇帝的权力来自人民

D. 儒家试图用天来约束皇权

 

查看答案

下表先秦秦汉思想家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据此可知

 

观点

出处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

《庄子·达生》

“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A. 天人合一思想的大致形成过程

B. 儒道两派的思想主张基本一致

C. 古人已经注意到环境污染问题

D. 思想家都有维护君主专制愿望

 

查看答案

钱穆《中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西汉)凡属政府成员,皆需太学出身,或是由太学生服务地方政府为吏之双重资格为出身。此等人,皆经政府之教育与选择。”以下选项中,与上述材料涉及的史实不符的是:

A. 儒家思想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儒学地位上升

B. 儒学教育培养的人才为维护专制统治服务

C. 太学是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D. 入太学就读的机会被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

 

查看答案

殷人凡遇征战、田猎、疾病、行止等,都求之于神,以测吉凶祸福。周人认为天之好恶与人之好恶一致,天命与人事息息相通。春秋时期,“天”已经开始从超验的神的地位下降到了现实世界。这些变化表明春秋时期

A. 政治制度中的神权色彩消失

B. 儒家天命观思想影响很深远

C. 天人关系的重心发生了变化

D. 出现贵贱、主从的人伦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