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61年6月,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在奥...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61年6月,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会谈多日,不欢而散。6月15日,赫鲁晓夫发表广播电视讲话求“必须在今年”解决柏林问题,还威胁说,谁要用武力阻挠,是注定要失败的,因为“力量对比已经起了变化”,第二次柏林危机由此爆发。……随着柏林危机升级,大量文化技术较高的东德人逃往西柏林,西柏林人也涌入东柏林大肆抢购廉价的东德商品,东德政府面临生存危机。8月12日,东德政府做出加强边界管理的决定,规定东德居民出境需特别批准,当天夜里,东德军警在西柏林四周拉起铁丝网,只留几个严加控制的过境点,以后又筑起带有观察哨和火力点的混凝土高墙,这就是著名的“柏林墙”。

——摘编自孙力舟《遇刺50周年:肯尼迪总统与冷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柏林墙”修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柏林墙”修筑的影响。

 

 

(1)原因:美国和苏联冷战的推动;大量东德人员出逃西德的促进;东德政府巩固统治的需要。 (2)影响;加强了东德与西德的对抗,不利于东德经济的发展;客观上避免了美苏直接武力对抗的发生。 【解析】 (1)由材料“1961年6月,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会谈多日,不欢而散” 等信息可知,得出美国和苏联冷战的推动;由材料“大量文化技术较高的东德人逃往西柏林”等信息得出,大量东德人员出逃西德的促进;由材料“东德政府做出加强边界管理的决定,规定东德居民出境需特别批准”等信息得出,东德政府巩固统治的需要。 (2)由材料“东德军警在西柏林四周拉起铁丝网”等信息得出,加强了东德与西德的对抗,不利于东德经济的发展;由材料“筑起带有观察哨和火力点的混凝土高墙”等信息得出,美苏虽然冷战,客观上避免了美苏直接武力对抗的发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据1964年统计,新中国全年卫生事业费九亿三千余万元中,用于公费医疗的二亿五千余万元,占27%,其中用于县以下的仅占16%.这就是说,用于八百三十万享受公费医疗的人员的经费,比用于五亿多农民的还多。当了解到城乡卫生资源的差距如此之大时,毛泽东十分震怒,于是在1965年6月26日发表了一个讲话:“医学教育要改革……医学教育用不着收什么高中、初中生,高小毕业学三年就够了。主要在实践中学习提高……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嘛。”这就是著名的“六·二六”指示。由于有毛泽东的“六·二六”指示和短期内培养大批适合农村经济条件的基层卫生人员的独特构想,在中国大地上造就了数以百万计的农村基层卫生人员——赤脚医生。到1975年底,全国已有85010的生产大队实行了合作医疗,有赤脚医生1559214人,生产队的卫生员3282481人、接生员615184人。这支队伍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当时卫生部拥有的卫生人力总量(220万名卫生技术人员)。他们为农村医疗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李德成《毛泽东与集体化时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农村医疗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20世纪60年代的农村医疗改革。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1763年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具有显著地位。欧洲之所以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其现代化进程一直在继续和加速。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这些革命的一个特点是,它们在1763年以前就扎实地进行着:另一个特点是,它们并不是平行或独立进行的,它们相互依赖、相互间不断起作用。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6世纪开始,跨国长途贸易成为欧洲资本积累的主要手段。有人把当时全球贸易格局概括为两个大三角,一个是东方或亚洲三角,另一个是大西洋三角。西方史学家布罗代尔说:“美洲白银1572年开始一次新的分流,马尼拉大帆船横跨太平洋,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同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连接起来,运来的白银被用于收集中国的丝绸、瓷器和印度的高级棉布,以及宝石、珍珠等物品。”

——摘编自高德步主编《世界经济史》等

材料二  1871—1873年,中国丝茶两项出口占出口总值的87.2%,1891—1893年则下降到51.5%,其他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出口则由12.8%上升到48.5%,其中主要是豆类、草席、花生、皮毛等物品。甲午战争前,生产资料在中国进口总值中的比重不到10%,1903年达到15%,1920年达到28.5%。最后是棉织品在中国进口总值中居第一位。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世纪之交,中国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发展战略。2002年至201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达8805亿美元,2012年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48.2%,超过制造业4.5%。2012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166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9.4倍。

——摘编自郑有贵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6世纪东方三角贸易和大西洋三角贸易的主要不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发展特点以及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赫鲁晓夫上台后,对一些重点科研项目采取打破地区、部门界限,组织各方面力量联合攻关的办法,使得科技发展速度快于西方同类项目。然而,1954—1962年,苏联的工业劳动生产率却仅仅是美国的1/2,农业劳动生产率仅仅是美国的1/5。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苏联

A. 经济体制僵化不利于科研成果转化

B. 计划经济体制的经济活力仍然存在

C. 攻势外交政策极大消耗了经济实力

D. 不重视农业投入导致经济比例失调

 

查看答案

以下为1927-1930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统计表,这表明

年份

1927

1928

1929

1930

离婚率

10%

15%

12%

3%

 

 

A. 新政有利于促进社会以及家庭稳定

B. 自由主义思潮影响美国家庭稳定

C. 经济水平与家庭稳定程度正相关

D. 家庭稳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